第二十二章:葛洪丹心
东晋太元元年,霜降前三日。信州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十八岁的葛洪已背着半人高的竹篓,踏上了通往灵山的青石板路。竹篓里装着祖父葛玄遗留的《抱朴子》残卷、九节竹制的丹铲,还有从罗浮山带来的三粒赤芝——那是他在悬崖峭壁间采摘的,菌盖赤红如血,菌柄上天然生着\"太初\"二字的纹路。
行至\"望仙桥\"时,山风突然卷起雾霭,露出葛仙峰的真容。主峰岩壁上的玄色晶石在晨光中明明灭灭,如散落的星子嵌入山体,更奇的是峰顶的天然丹炉,三足鼎立如玄武昂首,炉身上的古篆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正是祖父当年以袖中息壤所化。葛洪驻足凝视,忽见一道星轨自北斗七星延伸,精准地落在丹炉的中足之上,石质炉身竟微微发烫,仿佛在呼应他怀中的赤芝。
\"葛仙翁!\"山下传来呼唤,几个背着药篓的山民正沿着石阶赶来,领头的老汉捧着陶碗,碗中盛着刚采的灵山云雾茶,\"您祖父在时,常来俺们这儿采药,如今您又带着仙术归来,灵山的灵气,怕是要更盛了。\"
葛洪接过茶碗,茶汤在晨光中泛着金圈,映出他眉间的朱砂痣——那是出生时便有的,形如丹鼎,祖父曾说这是\"丹道入命\"的征兆。茶汤入口,清冽中带着松针的清香,他忽然想起《抱朴子》中的记载:\"灵山者,天地之丹炉也,三十六峰为鼎足,云海为丹液,凡人能在此炼药,可通天地之灵。\"
一、丹炉初成
(一)青石路上的星芒
卯时初刻,葛洪行至\"百步云梯\"中段。石阶旁的古松已有千年树龄,枝干上挂着历代香客系的祈福带,褪色的红绸在风中飘动,如同未散的丹气。他解下九节竹,竹节间突然溢出微光,在石阶上投出北斗七星的光影——这是祖父当年用北斗精魄淬炼的神物,遇灵山灵气便会显形。
\"此竹名"贯斗",可通天地之气。\"葛洪轻抚竹身,想起临别时师父郑隐的叮嘱,\"当年你祖父葛玄在此升仙,留下丹炉与星轨,如今你去,当以民生为念,莫学那些追求长生的方士。\"
行至半山腰的\"炼丹坪\",葛洪忽然驻足。此处背倚葛仙峰,面朝鄱阳湖,正是祖父记载的\"地脉交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