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话灵山 > 第39章 灵山藏经](1/4)
    第三十九章 灵山藏经

    一、经卷宝库:地心深处的文明胎盘

    (一)开洞前夕的星象

    戊时末,信州刺史王彦斌站在灵山次峰观星台,手中《洛书》竹简被夜露打湿。三日前,他观测到天市垣出现“文昌会聚”异象,二十八宿中的心宿、角宿、井宿同时大放光明,恰对应佛道儒三教的象征星官——心宿属火,表佛之慈悲;角宿属木,象道之生长;井宿属水,合儒之润泽。

    “大人,三元洞的地脉图已绘好。”幕僚陈墨展开羊皮卷,图上三色泉眼的位置与星象完全吻合,“堪舆师说,此处地肺贯通三教元气,正是藏经的绝佳之地。”王彦斌抚过腰间玉牌,牌面刻着“三教归元”四字,正是三年前参加法会时,高僧慧明所赠。

    (二)凿洞的神圣仪式

    卯时初,三十六名石匠在灵山腹地暖谷焚香祭拜。为首的老石匠李得福,正是当年参与刻经的陈阿九弟子,此刻他手捧三教圣物:佛前莲花灯、道藏玉简、儒门石磬,依次叩拜。当第一锤落在青石壁上,石屑飞溅处竟显现金色纹路,细看竟是《金刚经》的首句“如是我闻”。

    洞内开凿持续了七七四十九日。每当石匠们遇到坚硬岩层,慧明法师便以舍利光照亮,李玄真道长用符水浸润,王博文则朗诵《诗经》中的“凿山不止”篇。到第二十九日,洞顶突然塌陷,却露出天然的穹顶,上面布满水晶石,在阳光下折射出三教圣像——佛结定印、道握拂尘、儒执礼器,共用同一双慈悲的眼睛。

    (三)入藏的文明盛典

    开洞当日,信州八县的学士们捧着家传典籍汇聚灵山。白发苍苍的老学究抱着残缺的《孟子》注本,书角还留着靖康之乱时的火痕;年轻的女先生提着竹篮,里面是她手抄的《女诫》与《黄庭经》合璧本。王彦斌亲自抬着镇州府送来的《开成石经》拓片,拓片上的“三教论衡”篇,正是当年韩愈与大颠禅师论道的珍贵记录。

    藏经洞的石案分作三层:底层储佛典,以莲花座承托;中层置道藏,刻八卦纹路;顶层放儒经,饰以玉琮纹。当慧明将贝叶经、李玄真将《道德经》古本、王博文将《四书章句集注》初刻本并置中央,洞顶的水晶石突然齐亮,在地面投出“经天纬地”四大字,每笔都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