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巅醉影
深秋的灵山蒸腾着淡金色的雾霭,三十六峰如散落的青玉,唯有南塘峰独踞东南,峰顶平阔如砥,两块丈高的葫芦状圆石斜倚在苔藓覆盖的岩基上,石面凹痕斑驳,恍若醉汉倾倒时溅落的酒渍。西侧的南峰塘如碎银嵌在山间,水面倒映着峰巅的葫芦石,涟漪荡开时,仿佛能看见铁拐李扶着葫芦畅饮的身影。山脚下的南塘村飘着新麦酒的香气,青石板路上,老妪徐婆婆正坐在状如纱锭的褐色岩石上浣衣,棒槌击打声惊起几只翠鸟,掠过如镜的塘面。
“阿爹,峰顶的葫芦石真的是仙翁的酒缸吗?”八岁的虎娃趴在村口的老槐树上,望着云雾缭绕的南塘峰,鼻尖还沾着偷喝的米酒。
正在修补渔网的李老汉抬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三十年的霜色:“你爷爷的爷爷说,铁拐仙翁当年醉卧峰顶,葫芦滚落在地,就化成了那两块石头……”他的声音混着山风,飘向峰巅那片平坦的石坪,传说中,那里还留着仙翁醉酒时的卧痕。
二、旱魃叩门
三年前的芒种,南塘村的噩梦开始了。素有“灵山银盆”之称的南峰塘水位骤降,露出龟裂的塘底,倒映着苍白的天空。第一株枯萎的稻苗出现在村东的梯田,叶片蜷曲如老人的手掌,接着整片农田迅速枯黄,连塘边的柳树都开始落叶。最先察觉异常的是徐婆婆,她在浣纱石上捶打衣物时,发现棒槌带起的不再是清冽的水花,而是混着泥沙的浊流。
“是旱魃过境。”老族长颤抖着捧起塘底的泥土,土块在掌心碎成齑粉,“五十年前的县志记载,每逢丙戌年,北方旱魔便会南下,可这次……”他望向南塘峰,峰顶的葫芦石在烈日下泛着白光,仿佛在警示某种异变。
三日后,酷暑降临。南峰塘的水彻底干涸,塘底裂开尺宽的缝隙,喷出灼人的热气;田间的稻草人自燃成灰,连石磨上的玉米饼都烤成焦壳。李老汉抱着奄奄一息的虎娃跪在村口,望着西方天际翻滚的黄色云团,忽然听见山风送来一声悠长的酒嗝——苍凉,却带着说不出的醇厚。
三、跛足仙踪
铁拐李是在申时三刻降临南塘峰的。当时他正拄着铁拐,背着朱红葫芦,醉眼惺忪地跨过云端,忽见下方大地龟裂如蛛网,百姓们在烈日下跪求。“好个腌臢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