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话灵山 > 第54章 绿色经济](1/12)
    《生态农产品:当灵山云雾酿成人间至味》

    一、晨雾里的采茶诗行

    卯时三刻,灵山北麓的云栖茶园在乳白色的晨雾中舒展腰肢。百年老松的针叶上垂着晶亮的露串,顺着叶脉滴入腐殖土,惊醒了躲在落叶下的蛞蝓。五十七岁的李茂林蹲下身,粗粝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芽两叶,腕子微转,鲜嫩的茶芽便妥帖地滑入腰间的竹篓,篓底垫着新采的柏叶,散发着清冽的木香。

    \"茂林伯,这片龙井43的芽头比去年早发三天。\"戴着遮阳帽的年轻姑娘陈薇举着平板电脑走来,屏幕上跳动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的实时数据,\"您看,腐殖层厚度增加了03厘米,蚯蚓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条,这都是松针覆盖法的功劳。\"李茂林用袖口擦了把额头的汗,望着漫山遍野的茶树——这些根系深扎红壤的精灵,正用新抽的嫩芽,将灵山的云雾、松涛、星光,酿成最醇厚的茶香。

    茶园小径旁,竹荪农场的白色菌盖正顶开腐叶。不同于传统大棚种植,灵山的竹荪生长在百年栎树下,深褐色的菌柄上顶着网状菌裙,像穿着纱衣的林间仙子。陈薇蹲下身,用放大镜观察菌盖边缘:\"您瞧,菌褶上的孢子分布均匀,这说明林下微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李茂林点头,想起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却成了\"会呼吸\"的生态农场——栎树落叶化作有机肥,竹荪菌丝改良土壤,茶树根系涵养水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微型生态圈。

    二、竹篓里的生态密码

    巳时,采茶人陆续下山,竹篓里的茶青在柏叶的呵护下保持着最佳鲜度。李茂林走进初制车间,六十平米的空间里,杀青锅的热气与窗外的竹荪清香缠绕上升,在木梁上形成细小的水珠。\"现在都用智能杀青机了,\"陈薇指着那台泛着金属光泽的设备,\"但我们保留了传统的"凤凰三点头"手法,让茶叶在锅中受热更均匀。\"

    当第一锅出锅时,整个车间都浸在嫩栗香中。李茂林捏起一撮茶叶,对着阳光细看:\"你看这叶底,绿中带黄,像刚剖开的竹荪菌柄,这就是"晴山绿"的特征。\"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灵山的茶,喝的是山魂水魄。当年你爷爷在茶园里埋下第一株茶苗时,特意在根部埋了三粒竹荪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