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立苍穹:擎天玉柱接天罡
混沌初开之际,盘古开天斧劈落的碎屑中,有一截“不周残柱”坠入江南。千万年斗转星移,柱身吸日月精华,纳山川灵气,竟在灵山北麓凝成一峰:圆如磨盘,直插云霄,上下粗细相若,壁如刀削,阳光折射处可见纵横条纹,恰似天地初开时的星图刻痕。峰顶生有三株“铁骨松”,根扎石缝,枝如青铜虬龙,针叶经千年风雪磨砺,竟能划破云翳,故山民称其“华表峰”——取“以表天地,镇护八荒”之意。
西周末年,天河星官“少微子”在天庭观星,见斗牛之间有赤气上冲,俯瞰人间,正见信州大地龟裂,百姓抬着枯骨祭天。他本是不周残柱所化的玉精,素与水精同源,见此景长叹:“吾掌星辰,却不能润苍生,枉为天官!”遂解下象征星职的“璇玑玉佩”,化作青光坠入灵山,足尖轻点华表峰巅,竟将残柱遗韵唤醒,峰体隐隐发出钟磬之鸣。
“好个浑然天柱!”少微子抚柱而笑,袖中飞出三粒松籽,植入峰间石缝,瞬间长成铁骨松,针叶间竟流转着银河碎屑。他取腰间玉壶,倒出半盏天河水,绕峰三匝,但见峰壁浮现出“水润木生,木固土存”八字,正是治水护土的先天道纹。
二、松根结庐:星官降世护桑麻
少微子在峰腰寻得天然石穴,以星砂为砖,月华作瓦,建成“璇玑庐”。门前铁骨松的根须竟自发编织成门,松针随星象变化开合——北斗指东则开,斗柄指北则阖。每日子时,他必登峰观星,双掌按在柱身星图上,体内玉精与峰体残柱共鸣,渐至“人柱合一”之境。
周幽王三年,江南大旱,连灵山的千年银杏都枯死过半。少微子踏星而来,见山民们在干涸的河床前跪求,便取下璇玑玉佩,插入峰脚石缝:“此峰乃天地水脉之枢,尔等可沿柱身水纹开凿。”百姓们依言而上,果然见青灰色水纹处有水珠渗出,顺纹而下,竟在峰底汇成暗河。
“松针承露,石缝引泉,莫教点滴付尘埃。”少微子教村民们用铁骨松针编织“承露网”,挂在峰间石缝下,清晨收取雾露;又在柱身刻下“节水十二诀”,从灌溉到饮用,皆按星象时辰规划。他见孩童们捧着陶罐接水,便将璇玑玉佩的碎光融入水中,从此峰泉自带星芒,饮之百病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