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内,吴眠与木成舟正在完善应对之策,郭曹掾则在一旁记录。
郭曹掾越写越心惊,木成舟的才华他是知道的,但吴县令竟然也不遑多让。
吴县令甚至还完善了《荒证要术》的一些内容,看来他还是小瞧了这位大人。
“不韦良田有限,好在城西和城南两处荒地,能赶在二月底开垦出万亩耕地。”
“这足以弥补万亩良田被毁的损失,接下来我想以‘三沟之法’进行固本培元。”
吴眠提出的“三沟之法”,倒是有些门道,很符合当下的情况。
所谓“三沟之法”,主沟从山中引出清泉,支沟通过田垄,毛沟流向畦埂。
随后再将公输兰发明的水车运用到沟渠之中,可直接实现所有良田的灌溉。
按照此法计算,原本每亩只能产出两石粮食,可增产到三石粮食。
相当于每年秋收由十万石粮食增加到十五万石粮食,解决所有百姓温饱的问题。
还能从百姓余粮之中,以每斗五十文的价格进行收购,增加他们的收入。
这样就能刺激更多的百姓开垦荒地,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不韦定居。
“大人,为什么不直接减免所有赋税,这样能更好的促进百姓的积极性。”
“不可,人性本恶,必须以法匡之,百姓才会遵规蹈矩,为履行义务而奋斗。”
面对郭曹掾的质疑,吴眠耐心解答,木成舟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如果真的减免所有赋税,百姓反而会因此懒惰,更不利于当地发展。
“郭曹掾,你明日开始就在城中收集夜香。”
“大人,夜香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夜香就是用混合的草木灰与塘泥发酵而成,十天半个月就能变成绿肥。”
刚开垦的土地有些贫瘠,自然没有那些良田肥沃。
必须施点绿肥,才能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养料。
绿肥与灌溉双管齐下,才能保证亩产能够达到三石粮食。
“然后在派人进山搜寻蝙蝠洞,蝙蝠的粪便可是上好的磷肥。”
郭曹掾奋笔疾书,把这些知识都记下了,也算是长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