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郭曹掾正在向吴眠汇报上个月的情况。
“上个月,共开垦荒地一万亩,两千将士已全部认领。”
“万亩盐碱之地,已陆续种上田菁,水利正在修建之中。”
“仓曹剩余四万五千二百三十五两,粮仓剩余两万石粮食。”
对于不韦荒地开垦的进度,吴眠还是很满意的。
只是县衙的财政,再这样入不敷出,之后的许多工作都会停滞不前。
别看这四万多银两是笔大数目,军饷和水利工程等都需要从这里支出。
兴修水利是一个大工程,目前的财力,在不韦只能修建中等规模的水利工程。
吴眠决定先修建一座小型水坝。
石料、木材、工匠指导等费用预计需要五千两经费。
雇佣两百民夫,工期半年,按照一日三十文工钱计算,也超过一千两经费。
三千多名将士的俸禄,按照每人半石粮食和五百文钱进行统计。
一年就要支出两万多石粮食以及两万多两白银。
若这期间还继续招募新兵,那么财政就有些相形见绌。
在县衙还没有任何产业收入的情况下,需要先从开源节流入手。
“从今日起,不韦实行屯田制。”
“屯田制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形式。”
“大人,何为屯田制,军屯、民屯、商屯又是什么?”
听到吴县令要颁布新政令,木成舟和郭曹掾都有些好奇屯田制的作用。
吴眠对两人的疑问,详细描述了屯田制的好处。
所谓屯田制,就是一种直接经营的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主要适用于土地荒芜、战乱频繁、人口锐减、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等情况。
军屯,就是让士兵进行屯田,平日从事农业生产,战时投入战斗。
士兵以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操练,一边屯田。
这样既能解决军队粮食供应问题,又能通过耕种保持体力和纪律性。
民屯,就是招募流民或者征召百姓进行屯田。
由县衙直接分配无主的荒地供其进行生产,每五十人为一屯,设典农都尉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