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那儿,看着大伙儿,他们一个个恰似老树根子,稳稳扎在这片土地上,却又满含期冀。瞧那张大爷,背微微佝偻,双手交叠置于身前,粗糙的手指不住摩挲。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恰似瞧见自家地里头第一年开花结果的桃树,那心中的滋味,甜中带涩。他咂巴咂巴嘴,对身旁的老李头说道:“咱茅山涡啊,瞅这势头,往后的日子,怕是要比金秋的稻穗还沉甸甸,尽是好光景咯。” 老李头深吸一口旱烟,缓缓吐出烟圈,应和着:“可不是嘛,有盼头咯!”
老汉们吧嗒着旱烟袋,烟圈一圈圈悠悠往上飘,恰似他们的心思,虽慢悠悠,却都带着股劲儿。王老汉坐在那块他常坐的大石头上,烟袋锅子一明一灭,火星子随着他的抽吸闪烁。他眯着眼,望向台上,喃喃自语:“咱这把老骨头,还能赶上这好时候,值了。” 婆娘们一边扯着衣襟擦汗,一边小声嘀咕,说这地方往后怕是要飞出金凤凰,咱这些土里刨食的,也能沾沾光嘞。刘婶子用手扇着风,对身旁的张嫂讲:“咱得把娃们好好培养,保不准哪天也能像台上那娃一样出息。”
孩子们更是眼睛亮得如同星辰,围着大人转,问东问西。村里的小虎子拽着他爹的衣角,仰着脑袋问:“爹,叔叔念的诗啥意思啊,咋听着恁好听呢?” 那眼里满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憧憬,恰似刚冒尖的小麦苗,使劲往上窜,渴望看看更高的天,更远的路。
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鲜活的画,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让人瞧上一眼,便能感受到那份源自泥土的质朴,以及对未来无尽的渴望。每一句都似能戳进人心窝,暖洋洋却又沉甸甸的。
就在这时,那如地动山摇般的掌声,恰似春雨后的洪水,哗啦啦淌满了整个场子,将原本静悄悄的空气挤得无影无踪。大伙一个个如同被春风唤醒的庄稼汉,噌噌地从板凳上站起身,那手拍得犹如秋收时打谷子的声响,响亮且带劲儿。赵大叔涨红了脸,双手用力鼓掌,嘴里呼喊着:“好哇,好哇!” 他心中那股热乎劲儿,比大日头底下晒了一晌午的暖阳还要滚烫。
我,就站在那里,恰似地里最挺拔的高粱杆子,脸上挂着比田里初绽的稻花还要温柔的笑。我微微欠身,向台下的乡亲们致谢,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庞。我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