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理性的人啊。

    楚凌没有说什么,但对孙斌不免高看不少,出身显赫之家,能理性的去看待事情,分析问题,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

    关键是孙斌先前立下不少功勋,人不是酒囊饭袋,能当着他的面,讲这些话,本身就能说明些问题了。

    这个人必须拉拢过来!

    楚凌的想法愈发坚定。

    “我是赶考的又如何?如今国朝出这等事,作为大虞子民就该响应国朝号召,这次恩科若能得中,而平叛之战没有结束,那我必主动请缨,赴北疆任职,以为社稷尽忠职守!”

    秦至白的铿锵之言响起,叫楚凌收敛心神,再度看向眼前对峙的这两拨人。

    “大话谁不会讲。”

    唤作赵安的壮汉,似笑非笑的看向秦至白,“还你参加恩科得中,平叛之战还没有结束,只怕等恩科召开,镇压诸王之乱就结束了。”

    “没错。”

    同桌的一人附和道:“就在数日前,领兵急赴安东道的平川侯,在正阳郡力挫叛军前锋,阵斩叛军数千,这消息传回来,至少要数日吧,说不定眼下啊,平川侯已领军杀进安东道境内了。”

    “竟有这样的事?”

    “真的假的啊?”

    “这还真是真的,不过这几个家伙,是如何知道的。”

    “……”

    赵安这一行讲出的话,引起不少酒客的议论,有震惊的,有惊愕的,有稀奇的,显然平叛前线的事,不是人人都清楚的。

    “平川侯已领军杀进安东道了?”

    楚凌听到这里,看向孙斌低声道。

    正阳郡一战,他是知道的,的确跟叛军交锋了,但战绩却没有这么大,双方交战下,叛军一方就撤离了。

    大虞的军情传递,不似他知晓的后世那般迅速,前一秒发生的事,后一秒其他地方就能知道。

    这也是为何当初跟韩青聊一些事时,韩青会说一场成规模的战役,可能会持续数年的原因之一。

    打仗不止是体现在前线战场上的,在后方,在其他层面都会有体现,而一场战役的最终胜利,必然是多方下汇聚才能促成的。

    “尚未杀进安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