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阙,顶层。
“事由何起?”
关守兰端坐案牍后,煞有其事的问道。
“回院长,夫子们……”
案牍外刚刚那名过来通报郝文升级的学子有些怯懦,将事情娓娓道来。
俄顷。
“原来如此。”
听完学子的讲述,关守兰点点头。
“说来奇怪,近来偶有佳作现世,并伴随点化文修入高品,不知是否为宁韵书院的学子所为?”
豫章公主坐在下垂手,倒是很好奇。
“书院未曾听闻有此学子,上次点化季夫子的是宁山大营一小卒。”
关守兰如实回答。
“夫子,”报信的学子像是有话要说,可又不敢说。
“想说就说,文人要有风骨。”
关守兰提醒。
“可曾听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学子扫视众人,怯生生的问。
“本宫也是今早刚刚听闻,是昨晚船坊会的佳句,还点化了一个着名的宁裳?”
豫章公主抚了抚袖,如实回答。
按道理说,风月之地的事,皇子皇女避之不及,但这位公主却侃侃而谈,让回话的学子有些倾倒。
“公主可知此句作者是谁?”
学子卖关子。
“乾……隆?”
豫章公主有些犹豫,毕竟消息也是听来的。
“没错,乾隆,”学子转头看向关院长:“院长,乾隆就是宁山大营那小卒,今日点化郝夫子的深刻思辨哲句也出自此人。”
“哦?”
关守兰顿时来了兴趣,眉头一皱:“他说了什么?”
“呃……”学子思考了一下:“郝夫子称之为山论。”
“山论?”
豫章公主也很好奇。
“不错,山论。他认为,思辨的过程是循序渐渐地,就好比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过程,”顿了顿,稍稍皱眉:“可弟子不解。”
“看山还是山……嗯,妙啊,”稍作思考,关守兰有些犹豫:“可就是不像一个小卒的感悟。”
“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