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歇了两天,孟冬青又开始了跟车赶集买买买的日子。
因为她们有台卡车,远距离同天办集的条件根本限制不了他们,孟冬青甚至带着俞明明和许小晴干起了倒卖倒买的活。
市郊大集上的鸡蛋比六十公里外岭北公社的鸡蛋贵两分钱,反正要练车,干脆顺路赚点油钱。
不止鸡蛋,还有别的农副产品,市郊都要更贵一点。
孟冬青他们提前跟岭北公社的社员说好收购要求,他们一早直接上门去收。
然后一车拉回市郊大集,卖完回家。
这点小倒买倒卖的活,骑自行车根本干不来,辛苦不说,拉不了多少货,根本赚不到多少钱,没人想到他们开大车的会愿意干这事。
当然,孟冬青她们这么干,其实是亏的,车的损耗,油费都是要算的,但这不是顺道么。
“可惜乡下不允许大量养殖,这要是一次能拉五千个鸡蛋,咱们一天岂不是保底就是一百块?”俞明明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光是鸡蛋就能赚这么多,更别提其他了。
许小晴就冷静得多,她毕竟是给顾南方管库房兼会计的人,见过世面。
就孟冬青他产这趟从京市拉回来的鸿运扇,出手就能赚一大笔。
“肯定有,就是咱们没碰上。”孟冬青觉得吧,这世上有像魏瓒他们这样天南地北搞倒卖的,自然也有悄悄在乡下搞养殖的。
就是没那个门路去认识人,人家肯定也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能顺道收点货不错了,人要知足。”孟冬青不贪心,钱这东西,赚到够花就行了。
不然死的时候没花完,肯定要后悔的。
上辈子她死的时候兜里就还有点队长分给她的信用点,她现在都不能想,想到就会后悔,为什么抠抠搜搜不花掉。
“你老实点,你妈还要把你塞单位呢。”孟冬青算着日子,差不多她要生的时候,俞明明他们就该去考驾照了。
俞明明可惜地叹了口气,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可比循规蹈矩上班快乐多了。
他有跟父母家人提过,想一直跟着孟冬青混,他们这样倒卖,每个月赚的钱比上班多得多。
就是到时候得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