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大捷的余韵还在中原大地回荡,可萧宇和诸葛逸已投身到战后的繁杂事务中。庆功宴的热闹喧嚣还未完全消散,他们就再次齐聚于皇宫那间熟悉的议政厅,神色凝重,气氛压抑。
诸葛逸率先打破沉默,手中轻敲着一叠厚厚的奏章,眉头紧蹙:“此次海战虽胜,却也暴露诸多问题。沿海防御工事损毁严重,重建耗费巨大;百姓因战事流离失所,急需安抚;朝堂之上,对后续发展方向也存分歧。”
萧宇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当务之急是安抚沿海百姓,恢复民生。我建议即刻调派粮草、物资运往沿海,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同时组织医者救治伤员。”
两人迅速拟定方案,呈递给新皇。新皇审阅后,当即批复,拨出大量国库储备用于战后重建。萧宇亲自带领军队奔赴沿海,指挥士兵协助百姓清理废墟、修复房屋。他穿梭在断壁残垣间,鼓励百姓重拾信心:“乡亲们,灾难总会过去,有朝廷和大家一起,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与此同时,诸葛逸留在京城,全力协调各方资源。他一方面与各地官员通信,催促物资尽快运往沿海;另一方面,着手整顿朝堂秩序。那些在战时趁机贪污物资、扰乱民心的官员,被他一一揪出,依法严惩。这一举措让朝堂风气为之一振,官员们纷纷收敛行径,各司其职。
然而,重建之路困难重重。沿海地区土地因战火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百姓对未来忧心忡忡,生产积极性不高。萧宇和诸葛逸再次碰头商议对策。小树和小草主动请缨,带着自己培育的耐旱耐盐作物种子来到沿海。他们手把手教百姓种植,改良土壤,还传授灌溉技巧。在他们的努力下,荒芜的土地渐渐泛起绿意,百姓脸上也重新浮现希望。
经济复苏也是难题。沿海商业因战事停滞,许多商铺倒闭,贸易路线中断。钱麒挺身而出,凭借自己庞大的商业网络,联系各地商人,恢复贸易往来。他还在沿海设立新的商业集市,减免税收,吸引各地商贩。一时间,沿海码头再次热闹起来,商船进进出出,货物堆积如山。
朝堂之上,关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仍在继续。一些保守派官员主张维持旧制,削减军事开支,将重心放在农业上;而萧宇和诸葛逸则认为,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军事建设,同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