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人长叹一声,“父母爱子之心,有时是自私了些。”
他抬起头,目光变得诚恳,“所以下官想过了,以砚青的才学,本应该进翰林院的,可却因着意外受伤,导致只谋了个京兆尹府礼吏的闲差。
砚青满腹才华,若是窝在京兆尹府一辈子做个小吏,岂非埋没了他?
下官和夫人商议,若是新嫁娘顺利换成姜渔,下官便和庄阁老一起想办法将砚青挪去国子监做个博士,如此砚青的才学也能得到施展,岂不两全其美?
侯爷意下如何?”
徐颂瞳孔逐渐缩紧,陷入沉思。
的确,砚青去年秋闱可是考了二甲十三名,却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谋得一个好差事,实在是遗憾。
可惜自己是武将,文臣之间官员派遣的事情不好伸手,不然也不至于耽误砚青至今。
而姜维是吏部侍郎,负责的就是官员调动,庄阁老更是文臣之首,受人敬仰。
这也是当初两家联姻的初衷。
若是真能就此给砚青安排个好差事
徐颂起身,掸了掸玄色织金锦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抬步朝着院外迈去。
姜大人和庄氏对看一眼,赶忙追了上去,坠在徐颂的屁股后边,一边追一边问。
“侯爷,侯爷,您意下如何啊? ”
“是啊,您若是还有其他要求,尽可以和我们提,我们无有不应的!”
徐颂甩了下衣袖,在姜府大门处停住脚步。
“姜大人请留步,送到这里就可以了。”
说着便来到门外,要上那架乌檀木的马车。
“侯爷,侯爷,您给个准话呀~”
徐颂撩开车帘,回身看向姜维。
“怎么?姜大人不回去准备嫁妆,还要送我回侯府么?”
姜大人和庄氏听罢齐齐一愣,顿时笑逐颜开,点头哈腰地将徐颂送出了乌衣巷。
徐颂回了建安侯府,还没走进自己院子,就看到了等在濯雪斋门外的两人。
正是三嫂嫂华氏和侄子徐砚青。
两人看到徐颂朝这边走来,急忙迎了上来。
“五弟,如何?”
华氏拈着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