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不是作出决定的压力——而是每一个决定背后,将是数以千万计乃至数以亿计的生命!
……
如今摆在周游面前的,一共有三条路。
这三条路都是在四百多天这个时间段内,有机会成功的。
其中前两项就是他思考过的“跑”。
第一条路是带着蓝星跑。
需要基于核聚变技术制造重核能发动机,四百多天的时间,有机会在全蓝星一共建造三千座左右,达到脱离太阳系的基本推力。
好处显而易见。
庞大的重核能发动机,可以为地下提供充足的热量。
三千座发动机,就是三千个地下庇护所。
每个庇护所除去必要的维生装置,还能容纳二十万人左右……总计可庇护六亿人,如果挤一挤还能更多。
这个数字在太阳覆灭的危机下,简直是可以高呼神迹的存在。
更让人惊喜的是。
虽然如今人类还没办法找到宜居的宇宙坐标,但如今巨幅量子通道已经建造成功,只要维持蓝星始终前进,早晚有一天,能重新找到新家园。
可是,任何选择都有代价。
流浪蓝星计划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跨度太久了。
三千座行星发动机的推力,只能让蓝星的速度比航天器快上些许,哪怕以最近的半人马星座宜居带为目标,预估起码要行驶近万年。
这是什么概念?
从人类正式诞生组织型文明到现在,也不过区区八千年。
流浪蓝星计划所耗费的漫长时间,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史料记载的最极限。
一万年太久了。
久到足够一个物种发生变化。
久到文明和意识形态翻天覆地。
久到足够发生任何概率之外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
一旦选择流浪蓝星计划,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万年,人类都将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穴居,如同阴沟里的老鼠,一代一代……漂泊在黑暗空洞的宇宙中。
也许对许多人而言“带着家乡流浪”这个概念很浪漫。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