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看着也手痒,觉得好玩极了,于是纷纷排队尝试压水。压出来的水被一桶桶装起,很快就有人挑去浇田了。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左右,终于压出了清澈的水流。
“行了,可以了。”李辰溪高兴地喊道。
此时,大半个村子的人都闻讯赶来围观。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水井,纷纷投向李辰溪的爷爷、奶奶羡慕的目光。
这当然是头一回见啊!要知道,这种压水井在八、九十年代才流行开来。在那个时候,压水井在农村极为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使用起来十分便捷。
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听说,李辰溪专门为了让爷爷奶奶用水方便,才打了这口压水井,不禁纷纷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
看看别人家的孙子,再看看自家的,不是歪瓜裂枣就是没心没肺的样子,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老支书踱步走近,满脸关切地询问:“辰溪,打这压水井,买那些零件花了多少钱呀 ?”
见李辰溪真的成功打出了水,他心里便开始盘算着在村里再打几个这样的井,以方便灌溉。不然,光靠那口泉浇地,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老支书的心思,李辰溪大致能领会,并且他也十分赞同老支书组织村民在村里多打几口这样的压水井。
这样一来,他家的压水井也就不会那么显眼,不会总被人惦记着。不然,难免会遭人嫉妒。要是村里有了好几口这样的井,那大家也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再者,李辰溪也希望这种压水井能尽早为村民们服务。
至少在这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它能起到些微作用。
李辰溪心里明白,要是这类压水井打得太多,地下水位势必持续降低,对未来影响不好。可当下这情形,谁还顾得上以后呢?先把这艰难的三年挺过去才是当务之急。
“我花了五十元。”李辰溪如实相告。
压水井的部件其实并不多,用到的钢铁材料也不算多。如果进行大规模生产,成本应该不用五十元。
“这么贵?”老支书有些惊讶。
五十元对于城里的工人来说,可能不算是个大数目,但对于在农村挣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