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辰溪首次提出要开设学校食堂的想法时,整个李家庄仿佛被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压力如潮水般向村里涌来。
要知道,学校食堂所需的粮食,只能从原本就不充裕的村食堂划拨。
这就好比从本就不厚实的棉袄上撕下一块布,村食堂的储备粮一旦减少,村民们的日常口粮供应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每一粒粮食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都显得无比珍贵。
然而,如今李辰溪主动站出来,表示会自行想办法弄一批粮食给学校,暂时无需村里为此操心。
这消息如同久旱后的甘霖,瞬间缓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村民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支书听闻后,当即叫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指着那个装满印章的箱子,郑重地吩咐道:“你们俩,小心点把这箱子抬到辰溪家里去,千万别磕着碰着了。”
李辰溪跟在后面,一同回到家中。
此时,奶奶正在菜园子里忙碌着。
她弓着腰,轻轻掀开倒扣在地上的大箱子的一角,眼睛里满是期待。
只见箱子里的豆芽菜已经长得颇为茁壮,差不多有两三节手指那般长了。
奶奶看着这些嫩绿的豆芽,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自从亲孙子说想吃豆芽后,她每天都会过来瞧瞧,盼着豆芽能快快长大。
趁着大家都没注意,李辰溪悄悄地将那装满印章的箱子,放进了脑海中商店的背包里。
放好后,他便陷入了沉思,脑海里不断盘旋着一个问题:该给学校准备些什么食物才好呢?他思来想去,觉得土豆是必不可少的。
土豆耐储存,饱腹感强,而且容易烹饪。
除了土豆,高粱和玉米也得安排上。
这些都是粗粮,虽然比不上大米、面粉这些细粮口感好,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却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好东西。
李辰溪并非舍不得拿出细粮,而是考虑到实际情况。
在村民们眼中,一斤细粮能换好几斤粗粮呢,与其给细粮,倒不如给这些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