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157章:放了多少糖?(1/6)
    时至今日,在一些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古老的藏冰之法依旧顽强地延续着。

    在那些还未被电力覆盖的区域,想要在炎炎夏日里寻得一方清凉的冰块,主要有两种途径。

    最为普遍的,便是在寒冷的冬日采集冰块,储存起来,留待夏日取用。而这一过程,往往离不开一个关键的设施——藏冰洞。

    每当冬季进入最为酷寒的时段,天地间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冰霜所笼罩,此时便是采集冰块的最佳时机。为何要选在这个时候呢?

    原因很简单,冬季严寒时形成的冰块质地最为坚硬,而且相较于其他时候的冰,更不容易融化。

    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带着工具前往冰封的河面、湖泊或者其他适宜采冰的地方。

    他们小心翼翼地切割着冰块,将其凿成大小合适的块状,随后用各种运输工具,比如马车、雪橇,甚至是人力肩扛手提,把这些冰块运送到早已准备妥当的洞穴之中。

    这些洞穴可不是随意挑选的,它们一般都位于背阴且阴凉的地方,并且深入地下。这样的选址,主要是为了借助地下相对较低且稳定的温度,来减缓冰块融化的速度。

    当然,把冰块直接丢进洞穴可不行。在放置冰块之前,人们会先在洞穴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新鲜的稻草或者芦席。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却有着大大的作用,它们就像是给冰块铺上了一层柔软而温暖的“床垫”,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

    紧接着,人们将采集来的冰块一块一块地放置在这层稻草或芦席之上。每放置一层冰块,都会在上面再铺上一层稻糠、树叶等类似的物品。这些东西就如同天然的“保温层”,能够进一步隔离外界的热量,防止冰块过快融化。就这样,一层冰块、一层隔热材料,有条不紊地码放着,直到将洞穴填满。

    最后,人们会用特制的材料将洞口严严实实地密封起来,仿佛给洞穴戴上了一顶密不透风的“帽子”。

    这之后,便静静等待来年夏日的到来。当夏日的骄阳炙烤大地,热浪滚滚袭来时,人们再次打开洞穴,取出那些历经数月储存的冰块,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清凉。

    这种藏冰方法,虽然无法完全阻止冰块融化,但却能显著减缓其融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