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眼尖,发现一颗鸡蛋上布满了明显的纹路,便疑惑地问李辰溪:“辰溪,你看这颗蛋,是不是变成了活珠子?”
活珠子,这一金陵的传统滋补美食,最早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那时在南京便已非常流行。
它是鸡蛋即将孵成一个生命但尚未完全成形的产物,内部已经有了小鸡的头、翅膀和脚的痕迹,因其囊胚在透视下形如活动的珍珠,故而得名。
李辰溪仔细看了看,摇摇头说:“这并不是活珠子,而是毛蛋。”
毛蛋,这一称呼在各地有所不同,鸡毛蛋、毛鸡蛋、鸡仔蛋等都是它的别名。
在中国多地,尤其是江浙一带,它被称为旺鸡蛋或喜蛋,而在闽南地区,则被称为鸡仔胎。
甚至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毛蛋也被视为一种传统小吃。
据说,毛蛋还与乾隆帝有一段渊源。
相传乾隆帝下江南时,偶然品尝到一位老婆婆制作的毛鸡蛋,这道菜因此得名“雏凤明珠”。
旁边的人听得有些糊涂,不禁问道:“难道毛蛋和活珠子不是同一种东西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种东西确实容易混淆,很多人看到这样的鸡蛋,可能会以为它们坏了,直接扔掉。
李辰溪耐心解释道:“毛蛋是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受到不当的温度、湿度或病菌影响,导致鸡胚发育停止,死在蛋壳内尚未破壳的小鸡。
而活珠子则是鸡蛋即将孵成一个生命但还没有完全成形的产物,通常是在孵化12天左右时,通过人工手段中止孵化。”
这两种东西,口味独特,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就像榴莲一样,爱的人爱得深沉,不爱的人则避之不及。
那村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以为这两样东西是一样的呢。”
他感叹道,还是读书人知道得多,自己在他面前,很多东西都不懂。
老支书瞪了他一眼,教训道:“让你们平时多读书,你们就知道玩泥沙。”
李辰溪接着提议道:“老支书,不如把村里的那些母鸡带过来,让它们帮忙带这些小鸡,这样我们也能省心不少。”
老支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好的,我等会儿亲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