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排着队,他们一个个挺直了小身板,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前方,等待着妇女们为他们量身高。
那些还没到入学年龄的小家伙们,站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眼神中满是羡慕。
每次看到哥哥姐姐们在学校有新衣服发,他们就满心盼望着自己能快点长大,好早点去学校读书。
在那个年代,很多农村家庭的观念还比较传统,觉得读书没啥实际用处。
和后世不同,那时没有义务教育,读书得交不少费用。
虽说要是能读到中专或者大学,毕业后就能包分配工作,可考上中专谈何容易,竞争难度相当高。
至于考上大学,那更是难上加难,简直是凤毛麟角。
一旦有人考上大学,那在村里可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全村人都会为之骄傲。
李辰溪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满是欣慰。
随后,他转身去找老支书。
这次回来,他还准备了一件大事,打算把村里购买的一万斤粗粮运过来,不过考虑到各种因素,只能等到晚上行动。
找到老支书后,李辰溪开门见山地说:“老支书,今晚等村里外人都走了,我安排人把粮食运进来。
到时候您多叫些人,咱们得尽快把粮食搬进地窖,不能出任何岔子。”
老支书听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用力地点点头,说道:“好嘞,辰溪。这事我记下了,到时候我把村里能干活的人都叫过去帮忙,保证顺顺利利把粮食入库”经历过上一年的粮食危机,大家都心有余悸,如今有了粮食,心里才觉得踏实。
毕竟,粮食不仅关系到全村人的温饱,现在村里还搞起了养殖,养了不少鸡,虽说不能全用粮食喂,但多少还是得喂一些,所以粮食储备不足的话,全村人都睡不安稳。
今年秋收预留的粮食明显不够吃,不过好在他们在河床那边种了些秋玉米,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能收获。
到时候,又能有一两万斤粮食入库。
要是仅算村民们日常的口粮,坚持到明年粮食收获季应该没问题。
老支书立刻着手安排人去检查之前挖好的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