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虽然落后,但灌溉水平是不差的,可能经过了几代人或者几十代人的艰辛努力,大部分田地都可以供水。

    中午饭时间,二伯和二伯母回来了,就两亩地,必须下苦工耕耘,多收一粒粮食就少挨顿饿。

    “永生,听人说你捡了头大青牛,是真的么”?

    “二伯母,是真的,我来正要说这个事呢”。

    大雁姐做好了饭了,二伯家似乎有些忧虑,干活的日子中午还是喝的稀粥。

    “弟弟,一起吃吧”!

    李永生见一锅粥也就分四碗,摇了摇头直奔主题。

    “二伯,家里就二亩地,再精耕细作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大青牛很听话,明天我给买套驾车的家伙,套上牛车,你赶着去南王庄拉客,一人一个铜板”。

    “永生,你帮我们家帮的够多了”。

    “二伯母,听我说完,伯父负责每天赶车拉客,明天我回来教两个姐姐钓鱼,拉客不一定能赚到钱,但钓鱼可以,每天早上二伯赶着牛车拉着鱼去卖了,二伯母有时间就挖菜割草料,一头牛加钓鱼应该能让你们衣食无忧的,当然了,牛还是我的,牛车也是我的,等以后有别的路子还得还给我”。

    二伯沉默了,侄子考虑的太周到了,二伯母很受感动,人情冷暖,娘家人并没有她想象中的可靠,自己回娘家一趟就给了二斤大米,出嫁的闺女不如狗,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先得将就儿媳妇的。

    “永生,二伯母也不会说话,你给我家的恩情~”。

    李永生站起身子。

    “二伯母,不用说那些的,二伯,说定了啊!明早早起,我喊你”。

    大青牛比想象的还要顺从,配上一整套卡车的家伙没有任何不适,拉着李永生和粮食豆饼往回赶,二伯不舍得坐车,陪着青牛一起步行,招牌已经挂上去了,李永生找杂货店掌柜的写的,永乐村到平安乡,上车一文,带货不超五十斤。

    二伯给李永生卸下粮食,豆饼卸在自己家里,吩咐二伯母泡上,赶着车又出发了,在村口等了半天,还真有上车的,都是女人和老人,等闲不去平安乡,一文钱而已,还是来回趟,卖点东西再买点小玩意,舒服的很。

    钓鱼相对复杂一些,李永生回来教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