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倒是可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若是能想明白,以后也可以避免走这样的弯路。”
“听说是嫌衣服贵,应该是府城的人更有钱,县城的人穷了点,舍不得买这么贵的衣服。”
“有这个可能,也有可能是他去的地儿不对,听说是去市场卖,那地儿就是卖菜、蛋,家畜这些东西,听说那些买菜的婆子,惯会斤斤计较,多一文钱,都要跟人理论半天,一两银子一件的衣服,想也觉得不划算,又哪会舍得出钱买,自个花钱买料子来做,能做两三件棉衣了。”
“那这必然是因为不知道鸭绒的好处,哦对,可能还会觉得,这棉衣太轻了,觉得用料太少,不实在……”
姐妹几个越说越起劲,不跟人解释清楚,那些人肯定是不识货的。
“也兴许,她们还会觉得,这鸭绒就是鸭子身上的毛,根本不是什么金贵东西,就更觉得不值那个价了。”
“是啊,没收集过鸭绒的人,就不会清楚,这鸭绒其实是比较难得的,一只鸭子身上,也就那么一点,要帮出一件鸭绒衣服,得用上好多鸭子身上的绒毛才成的。”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卖货人的问题,根本就没给人说清楚这鸭绒的难得,一听是鸭子毛,谁还觉得这东西贵重了。”
姐妹几个分析着这其中的原因,杜青娘在旁边听着,也不由心思一动,是啊,这鸭绒其实是很难收集的,她这边人家排队买,也是因为鸭绒不够,做不出那么多衣服来,才只能让人等着了。
那么问题来了,宋婆子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鸭绒?
心里有此疑惑,杜青娘就翻开了账本,专门查找有关鸭绒方面的账目,很快就发现了疑点所在。
见她看着账本皱眉,几个孩子都凑了过去,盯着账本看了几眼,便开口问了起来:“阿娘,账目出什么问题了吗?”
“不是账目出问题,而是鸭绒出了问题。”
“鸭绒出什么问题了?”
杜青娘就指着账本上,有关鸭绒的数目,对她们说道:“你们看这些数量,是不是越来越少……”
江光理那边拿过来的鸭绒,原本是稳定在一定数目上,但从近段时间开始,便慢慢减少了,而且送鸭绒过来的时间也延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