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说两天后往外卖,杨二郎可算是松了口气,盘算了一下这两天能做出来的东西,应该也差不多,不至于堆太多的货,而供应铺子应该是很充足,而且后面还会一直做着。

    “行,都听阿爹的,我们两天后就开始往外卖。”

    心里总算安心不少,他就担心会出现堆着满屋子的积木,却卖不出去的现象,真要那样,可就糟透了。

    “你小子也不知在担心些什么,只要东西够好,就不怕卖不出去,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要不怎么说这小子还得多磨练呢。

    想较来说,大郎在这方面,就有冲劲得多了,说开铺子,就真把铺子开起来,现在瞧着,经营得也很不错,这才是能干事的,小儿子还是差得远了,不过主要也是没怎么经过事,多磨练磨练,也还是会有长进的。

    宋婆子也从杨木匠家领了些活,一回到家,便招呼起家里人来。

    “大家都来帮手做活,东西做好了,就可以拿去杨木匠家换钱了,这时节家里也不忙,都闲在家里没事干,有这活计,正好可以赚点钱。”

    说完这话,便又轻轻舒了口气。

    “今年年景不太好,家里粮食欠收,不过好在今年的活儿也多,之前接了做竹签的活儿,赚到一些,现在又有这木工活,可见天无绝人之路。”

    她也是恍然发现,今年村里大家伙的日子,似都好过不少,就是自家好像欠了些运气。

    江树根坐了过来,听了宋婆子说要怎么做,便也不吭声,拿了木头开始闷头干活。

    江光宗也从屋里出来,天上的淤青还没散尽,最近都待在家里,门都没出,不过在自家里做点活儿,他倒也没什么意见,拿了木头开始削起来。

    见招呼了半天,就他们三口人做活,宋婆子就不满了,这木工活儿是做得多,钱也赚得多,当然是人越多越好,她听好多人家,都是全家齐上阵,老人、孩子都帮着一块儿做,那速度可快了。

    随即便抬脚进了宋秋花的屋子,见她斜靠在床边,神色恹恹的,动作就是一顿。

    “秋花啊,你身子还没养好,就好好歇着,我就不喊你干活了。”

    话说完,便转头看向旁边,拿着绣绷子的陈明香,道:“明香啊,你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