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李浩哲端坐在太极殿内,眉头轻锁,手中的奏折堆积如山,皆是各地民生要事的汇报。他深知,国家的繁荣昌盛,根基在于百姓的安稳生活,而粮食与水利,正是关乎民生的重中之重。思索良久,李浩哲下定决心,要在大唐境内全面布局,打造一个稳固的民生保障体系。
粮仓遍立,备荒安民
李浩哲召来户部尚书,语气坚定地说道:“朕命你在一个月内,于大唐各重要州县设置粮仓。此乃关乎百姓生死、国家稳定的大事,务必尽快落实。”
户部尚书领命而去,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迅速组织人手,对大唐境内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粮食产量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他们在交通便利、粮食产量丰富的地区选定了粮仓的位置。
修建粮仓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李浩哲的支持下,户部尚书克服了重重困难。他招募了各地的能工巧匠,采用了坚固耐用的建筑材料,确保粮仓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一个月后,一座座高大坚固的粮仓在大唐各地拔地而起。这些粮仓外观宏伟,内部结构合理,能够有效地储存粮食。为了确保粮食的质量,李浩哲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粮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陛下,各地粮仓已修建完毕,可储存足够一年食用的粮食。”户部尚书向李浩哲汇报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李浩哲微微点头,满意地说道:“很好。这些粮仓不仅是粮食的储备之所,更是百姓心中的安稳保障。日后,无论遇到何种天灾人祸,我们都有足够的粮食应对。”
墨艺广施,水利兴农
与此同时,墨家子弟在大唐各地的农田间忙碌起来。他们肩负着李浩哲赋予的使命,要为大唐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江南水乡,墨家子弟针对当地水网密布、地势低洼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灌溉农具。这种农具利用水力驱动,能够自动将水引入田间,大大节省了人力。“有了这个好东西,我们再也不用为灌溉发愁了。”一位农民兴奋地说道。
在北方的干旱地区,墨家子弟则发明了一种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