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0日,武陵市的晨雾还未散尽,城市边缘的“武陵-常德创新产业园”工地上已响起机械的轰鸣声。作为大唐的三线城市,武陵市凭借量子技术与芯片产业的独特优势,正与东方大国的三线城市常德携手,在跨越千里的土地上书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清晨七点,武陵市市长周明远与常德市代表团在产业园指挥部会面。全息投影展开两地的三维地图,标注着交通、资源与产业布局。“我们两市不仅饮食习惯相近,连城市气质都透着股坚韧劲儿。”周明远笑着递过一杯武陵擂茶,茶汤中飘着芝麻、花生碎,“这擂茶和常德的擂茶做法差不多,喝了暖胃又提神。”常德市副市长李婷接过茶杯轻抿一口,惊喜道:“果然是熟悉的味道,连茶叶的炒制火候都像极了家乡!”
早餐桌上,武陵特色的蒿子粑粑、常德米粉热气腾腾,两地官员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敲定合作细节。根据协议,武陵市将投资200亿大唐币,在常德建设一座占地5000亩的新兴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量子技术、芯片制造、人工智能与高端医疗技术。“我们计划把武陵的量子通信实验室搬过去一半。”科技局局长陈宇展示着项目规划,“那边的人力资源成本更低,而且能辐射东方大国中部市场。”
在产业园的奠基仪式上,大唐与东方大国的国旗并肩飘扬。武陵市的工程师团队带来了自主研发的“量子基建车”,这种装备搭载着纳米级3d打印技术,能在一周内完成园区道路与厂房的基础建设。常德市的建筑工人围着这些“钢铁巨兽”惊叹不已,技术员老张摸着车身上的量子传感器,感慨道:“以前盖房子靠砌砖,现在直接打印,这技术太牛了!”
园区的核心区域,“量子芯片研发中心”率先破土动工。武陵市派出的首批100名科研人员已入驻临时办公区,与常德本地的高校团队组成联合攻关小组。“我们要在三年内实现5纳米芯片的量产。”项目负责人林薇指着设计图纸,“常德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武陵的量子材料技术全球领先,这是一场强强联合。”
在人工智能板块,两地合作打造的“智慧医疗实验室”备受瞩目。武陵市的ai医疗企业带来了全球首创的“量子诊断系统”,通过对人体生物电场的量子级分析,能提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