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长安总统府的量子会议室里,全息投影将17世纪的世界版图徐徐展开。我凝视着虚拟沙盘上闪烁的光点,a国的代表们正通过量子通讯技术参与视频会议,他们的目光聚焦在大唐历史时间轴上那个关键的节点——1620年《联邦宪章》的诞生。
“17世纪的世界,大多数国家还深陷封建专制的泥潭,而大唐却率先实现了制度革新。”我轻点操作台,1620年的长安议会场景在投影中重现。画面里,贵族、商人与学者代表们激烈辩论,羊皮纸上的墨迹未干,“三权分立”的雏形已悄然成型。a国代表约翰逊推了推智能眼镜,惊叹道:“当欧洲还在为君权神授争论不休时,你们竟已建立起司法独立的君主立宪制?”
时光回溯至1620年,新大陆的大唐城邦正面临发展瓶颈。贵族阶层把持权力,商人渴望打破垄断,平民要求政治参与。在这场博弈中,《联邦宪章》应运而生。它借鉴墨家“尚同”思想,确立“议会掌立法、政府主行政、法院司审判”的三权分立体系;以法家“刑无等级”为原则,设立独立于王权的最高司法委员会;同时保留儒家“尊君”传统,规定国王为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这种制度创新带来的变革立竿见影。1625年,大唐的首个民选议会诞生,商人代表提出的《工商保护法》顺利通过,打破了贵族对贸易的垄断。在全息影像中,长安港的码头一片繁忙,悬挂各国旗帜的商船往来如织,墨家工坊研发的新式帆船穿梭其中。“司法独立保障了契约精神。”我调出当时的商业卷宗,“任何商业纠纷都能在三个月内得到公正裁决,这让大唐成为全球资本最青睐的投资地。”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日本正深陷幕府时代的黑暗。投影切换至1635年的江户城,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仅留长崎一口通商。武士阶层把持着绝对权力,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商业者饱受歧视。“当大唐的商人能在议会与贵族平起平坐时,日本的町人连姓氏都不能拥有。”历史学者林薇调出对比资料,“幕府的‘士农工商’等级制度,严重桎梏了社会发展。”
更具戏剧性的是科技领域的分野。1650年,大唐的墨家研究院已研制出第一台蒸汽动力机床,而日本的工匠仍在使用传统的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