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6日,长安大学人文研究院的穹顶之下,全息投影交织成璀璨的思想星云。李浩哲身着素色中山装,站在悬浮于半空的《论语》《墨子》《韩非子》典籍投影前,目光深邃地望着来自东方大国的学者代表团。窗外,暴雨倾盆而下,智能玻璃将雨幕转化为水墨般的动态画卷,却丝毫未减室内学术讨论的热烈氛围。
“李总统,您提出将儒家、墨家、法家思想融合进联邦制度,这在我们看来堪称颠覆性的创想。”东方大国首席学者推了推眼镜,手中的智能平板正飞速记录着全息投影中的数据,“但在历史上,这三家学派长期处于争论甚至对立状态,如何调和它们的矛盾?”
李浩哲抬手轻点,三束不同颜色的光束从典籍中射出,在空中交织成动态模型:“关键在于剥离其封建时代的特定属性,提取核心价值。儒家的‘仁政’与‘礼治’,墨家的‘兼爱’‘尚贤’,法家的‘法治’‘集权’,本质上都是对社会秩序的探索。”
他调出大唐联邦制度的架构图,每个节点都闪烁着不同的思想符号:“以我们的联邦议会为例,上议院代表‘礼’的秩序,由各地推选的德高望重者组成,确保政策符合伦理规范;下议院体现‘贤’的选拔,通过全民选举吸纳各领域精英;而司法系统则严格遵循‘法’的准则,保障制度运行。”
会场的智能屏幕突然切换成历史纪录片:古老的长安城,儒家学子在太学中诵读经典,墨家工匠在工坊钻研机关术,法家官吏在府衙中制定律法。画面突然扭曲,变成17世纪北美领地的议会辩论场景——议员们引经据典,将三家思想巧妙融合进《大洋宪章》的条款。
“在新大陆的特殊环境下,矛盾反而成了创新的催化剂。”李浩哲调出一份1689年的辩论记录,泛黄的纸页上,某位墨家议员的批注格外醒目,“看这段:‘法非严酷之器,当融仁爱之心;礼非阶层之障,应合平等之道。’这说明当生存与发展成为首要目标,思想的壁垒自然会被打破。”
东方学者团中年轻的博士生突然提问:“但在古代封建王朝,皇权独尊,思想融合几乎没有土壤。比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全息投影瞬间切换成动态历史沙盘,长安城的宫阙与市井在暴雨中若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