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量子沙盘上,东北亚的虚拟地图泛着冷冽的蓝光。李浩哲轻点桌面,全息投影瞬间切换至清朝末年的东北大地:萨满祭司们身着神袍,在雾气缭绕的祭坛前跳大神,口中念念有词;不远处的村民们捧着贡品,跪地祈求“黄仙”庇佑,而天际之上,大唐联邦制共和国的量子监测卫星正悄然掠过。
“根据量子考古还原,当时的东北民间盛行‘五大仙’信仰。”智能助手的声音响起,沙盘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祭祀场所标记,“黄鼠狼成精、狐仙显灵等传说深入人心,甚至影响到地方官府的决策。”画面放大至某座县城,知县正恭迎“黄仙附体”的巫师,将军事粮仓的钥匙双手奉上。
李浩哲的神色凝重,调出大唐联邦制的科技档案:“当封建王朝还在与虚无的‘鬼神’对话时,我们已完成激光武器的第三代升级。”全息投影中,外形酷似玄甲军的机器人军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胸前的量子核心闪烁着幽蓝光芒,手臂上的激光发射器蓄势待发。“这些巡逻在东北边境的‘镇岳’型机器人,具备纳米级感知系统,能在01秒内锁定百公里外的目标。”
与此同时,历史影像突然切入一段荒诞的记载:1900年,义和团余部在东北集结,宣称“刀枪不入”,向沙俄军队发起冲锋。然而在火枪火炮面前,所谓的“神术”不堪一击。“更讽刺的是,”李浩哲调出同期民间日记,“部分民众将战败归咎于‘冲撞了黄仙’,反而加大祭祀力度。”
画面切换至现代模拟场景:大唐联邦制的量子激光武器启动,一道璀璨的光束划破夜空,精准击中千里之外的陨石。“我们的激光武器能量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10万焦耳,”智能助手展示着武器参数,“这种级别的攻击,足以瞬间气化任何实体目标——如果当年的‘黄仙’真的存在,恐怕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在长安大学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一项特殊实验:用全息投影模拟“黄仙显灵”的场景,再通过量子干扰技术破解其中的奥秘。“所谓的‘附体’‘预言’,本质上是利用心理暗示和光学诡计。”首席科学家将实验画面投射到大屏幕,“当我们用激光扫描这些‘神迹’,发现不过是烟雾与镜面反射的结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