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207章 文明星火的跨洋迁徙与制度涅盘(1/3)
    2021年11月3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时光长廊被量子光束点亮,李浩哲的指尖拂过全息投影,唐朝末年的烽烟与新大陆的曙光在光影中交织。公元878年的中原大地在投影中颤抖,黄巢起义的战火蔓延至长安城郊,大明宫的飞檐在烈焰中扭曲变形,而扬州港的码头上,李氏商船的风帆正被海风鼓起。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安史之乱’后的百年积弊彻底压垮了这个曾经的盛世。”李浩哲的声音混着智能助手的解说,悬浮文字在虚空中流转,“但危机之中,总有目光如炬者。”画面聚焦在李家老宅,年轻的李浩澜正与墨家机关师激烈讨论,案头摆着《墨经》残卷与航海图,“我的先祖作为贵族子弟,却摒弃了‘士农工商’的等级偏见,与墨家工匠、商人结盟。”

    智能助手调出家族密档,泛黄的书信在量子屏幕上展开:“墨家有言‘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今中原板荡,唯有远渡重洋,方有生机。”李浩澜的字迹遒劲有力,旁边附着墨家改良的指南针设计图。考古复原影像显示,他们的商船采用了墨家“水密舱”技术,船帆装置着能自动调节角度的齿轮机关,这种融合了实用主义与科技智慧的设计,在当时的世界独树一帜。

    在跨洋航行的全息模拟中,商船遭遇了十二级风暴。墨家工匠们操控着机械滑轮加固船身,商人凭借丰富的贸易经验判断洋流走向,而李浩澜则手持星盘观测方位。“这场历时数月的航程,本质上是文明火种的战略转移。”李浩哲调出航海日志,“当他们在北美大陆登陆时,行囊里不仅有丝绸瓷器,更有《唐律疏议》《天工开物》的抄本,以及墨家未公开的机关术手稿。”

    画面跳转至17世纪的新大陆。初具规模的唐人街里,石匠们按照《营造法式》建造飞檐斗拱的建筑,学者们在书院中探讨儒家经典与墨家逻辑学,而港口的工坊内,蒸汽动力的雏形正在墨家机关术的基础上悄然孕育。“看这个细节——”智能助手放大画面,一位少年正在调试“水力纺车”,其齿轮结构与百年后工业革命的纺纱机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科技代际传承的实证。”

    长安大学的学术研讨厅内,三维思想图谱在空中缓缓旋转。“大唐联邦制的制度基因,早在拓荒时期就已埋下。”法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