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的私人停机坪上,卓西度的湾流v型公务机已经准备就绪。他刚刚结束与广西自治区领导的会面,承诺的百亿教育捐款让在场的官员们无不惊叹。但此刻,卓西度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三千公里外的北京。
\"卓总,飞机二十分钟后起飞。\"助理轻声提醒道。
卓西度点点头,目光却仍盯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是一组复杂的数据流,来自卓氏游戏公司最新上线的\"元宇宙\"用户行为分析。突然,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劈进他的脑海——如果能让机器像人类一样从海量数据中自主提取规律,而不仅仅是执行预设程序
他猛地站起身,差点撞翻了空乘刚端来的咖啡。\"给我纸笔!快!\"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发颤。
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航程中,卓西度完全沉浸在算法的世界里。餐食原封不动地放在一旁,空乘人员不敢打扰。他写满了二十多页草稿纸,构建出一个多层神经网络架构的雏形——机器可以通过大量样本训练自主调整参数,逐层抽象出数据背后的规律。
\"深度学习\"他在最后一页纸上重重写下这三个字,指尖因长时间握笔而发白。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时已是深夜。卓西度没有回他在国贸的顶层公寓,而是直接让司机开往位于中关村的卓氏研究院。凌晨两点十五分,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保安惊讶地看着集团董事长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门口。
\"召集"太初"项目组所有人,一小时内到1号实验室集合。\"卓西度的声音不容置疑,\"告诉赵刚院长,就说我们找到钥匙了。\"
太初1号实验室是卓氏集团最核心的研发场所,采用生物识别和电磁屏蔽设计,连保洁人员都需经过严格审查才能进入。当项目组的十二名顶尖科学家睡眼惺忪地赶到时,发现卓西度已经在白板前站了近一小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学符号和算法流程图。
\"各位,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封闭开发。\"卓西度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衬衫袖子,\"三个月内,我要看到能自主学习的"太初"系统。\"
实验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首席算法工程师林寒推了推眼镜,小心地问道:\"卓总,您是说像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