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科幻小说 > 三舰 > 第97章 感官游戏(四)(1/3)
    《情感拓扑学》的作者也姓李,名叫李斯特,根据序言所述,这本书是他蹲监狱的时候打发时间所著。

    李斯特在这本书中将人类情感建模为动态拓扑空间,证明“仇恨”是高维纽结,而“爱”是连通性流形  。

    整本书除了证明过程,还夹杂了李斯特的大量人生感悟、对霜天社会的思考、腹诽以及并不好笑的冷笑话。

    随着这些支离破碎的文字,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年轻学者的形象渐渐出现在李晨脑海中。

    至于理论本身,不仅艰深晦涩,而且并不连贯——很多证明过程都被一句“根据某某理论”一笔带过,李晨看到最后,依旧满脑子问号。

    倒是基于该理论的几个应用领域的猜想,他大致看懂了。

    然而,看懂以后只感觉惊悚。

    譬如说“情感手术刀”:一种精确分离复合情绪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剥夺人类的特定感情。李斯特认为“感情剥夺”是比“感官剥夺”更强大的武器,可以用来制造真正意义上的“无痛士兵”。

    李斯特在《情感拓扑学》的第七章写道:

    疼痛感是意识的最后防线。

    人类可以失去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但若彻底剥离疼痛,身体便成了一具无法自我预警的傀儡。疼痛是生物演化的古老算法——它用最粗暴的数学语言告诉机体:“此路危险,立即折返。”

    “无痛士兵”的强大之处,在于他们保留了疼痛,却删除了恐惧。

    “恐惧”是缠绕在决策树上的高维纽结。一旦用“情感手术刀”将其剪除,士兵仍能感知子弹贯穿胸膛的剧痛,却失去对疼痛的意义解读——他们不再将疼痛关联到死亡、失败或绝望,只会像调试机器参数般冷静评估:“哦,左肺效率下降了30。”

    不,他们比机器更加强大。

    当人类拥有机器的冷静头脑,他们低廉的造价将成为压垮智械的最后一根稻草!

    ……

    李晨不知道自己是以怎样的感受看完第七章的内容。

    是膜拜、敬畏还是忌惮?

    也许李斯特的理论确实能让人类推翻人工智能的暴政,但是这种漠视生命的态度何尝不是一种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