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领着那支沉默如山的秦代工程兵大军,如同牵引着一股厚重的土黄色洪流,缓缓向云中城方向移动。
那一幕,必将长久地烙印在云中城所有亲眼目睹者的记忆深处。
太守府书房内,烛火静静摇曳,将陆恒的身影拉长,投射在背后那面悬挂着舆图的墙壁上。
空气中弥漫着松烟墨锭特有的清冽香气,混杂着旧书卷淡淡的霉味,以及窗外吹入的、带着塞外夜晚凉意的微风。
陆恒伫立案前,紫毫笔饱饮墨汁,笔尖悬停,墨滴将坠未坠。
他的心神已全然沉浸在那片广袤而神秘的漠南土地。
荒凉的戈壁、连绵的沙丘、稀疏的绿洲,在他意念中飞速旋转、重组,最终凝成一幅宏大而精密的蓝图。
他要在这里,为云中打下一片坚实的根基。
呼吸微沉,手腕随之稳定落下。
笔锋触及雪白坚韧的纸面,发出细微而清晰的沙沙声响,在这寂静空间里格外分明。
一行行墨色淋漓、风骨毕现的字迹随之诞生,承载着一个庞大计划的雏形。
首当其冲,便是那如巨兽般盘踞在前的运输难题。
漠南开发,千头万绪,然无畅通的运输,一切皆是镜花水月,是画饼充饥。
粮草、器械、人员……哪一样离得开稳定高效的输送?
云中城府库中那些吱呀作响的马车,步履蹒跚的牛车,其数量之窘迫,运力之低下,面对漠南开发的庞大需求,无异于杯水车薪。
更不必说,自云中城出发,通往漠南腹地那条所谓的“道路”,实则遍布坎坷,时常被风沙掩埋,被山洪冲断。
补给线被拉得如此狭长脆弱,每一次物资输送,都伴随着惊人的损耗,不仅是物资本身,还有押运人员的疲惫与风险。
不久前那支几乎全军覆没的小型运输队的惨状,仿佛还在他脑海中留下血色印记。
必须找到一条全新的路径。
一种能够克服天险、缩短时间、降低成本的运输方式,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模式。
否则,典韦带回的那支强大的秦代工程兵军团,非但不能立刻投入建设,反而会成为加剧后勤压力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