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匈奴大营果然如李牧所料,一片混乱。夜袭的效果显而易见,许多帐篷被烧成了焦黑的骨架,地上散落着箭矢和破碎的杂物。
更重要的是,那些往日里气焰嚣张的匈奴士兵,此刻大多萎靡不振,眼窝深陷,显然一夜未得安眠。连带着他们的攻城准备,也比昨日迟缓了许多。抛石机的修复工作进展缓慢,步兵的集结也显得有气无力。
呼延晏站在一处高坡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看着麾下士兵那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又望向榆林镇那虽然残破却依旧屹立的城墙,胸中的怒火几乎要将他点燃。
昨夜的袭扰虽然没有造成大量伤亡,却极大地挫伤了士气,打乱了他的部署。尤其是那个叫岳飞的守将和城中那些诡异的“陶罐炮”,让他第一次对攻下这座小城产生了疑虑。
然而,呼延晏并不知道,此刻榆林镇内部,一场比匈奴攻城更加凶险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疲敌之计虽然暂时缓解了外部压力,但城内,一些原本就对李牧这位“外来者”心怀不满的本地豪强和投机分子,眼见匈奴大军压境,榆林镇朝不保夕,心中的野望和怨恨开始蠢蠢欲动。
他们暗中串联,散布着各种悲观绝望的谣言,诸如“李牧得罪陇西李氏,引来匈奴报复”、“城中粮草将尽,守军撑不了几天”、“匈奴人承诺破城后只杀李牧及其亲信,投降可保富贵”等等,企图动摇民心,瓦解守军的抵抗意志。
这些暗流涌动,自然瞒不过心思缜密的张灵韵。自流民入城后,她便协助荀彧负责城内事务,每日巡查各处,安抚民心。她敏锐地察觉到,城中气氛有些不对劲,尤其是在一些负责管理粮仓和武器库的吏员身上,看到了不该有的慌乱和躲闪。
张灵韵不动声色,暗中展开调查。她以核对物资为名,仔细查验了几个关键仓库的账目,果然发现了许多含糊不清、难以对上的缺口。随后,她派出几名绝对可靠的亲信,日夜监视那几个形迹可疑的吏员。
不出一日,便有了惊人的发现。一名负责看守南城粮仓的管事,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与两个陌生面孔接头,似乎在传递什么东西。张灵韵当机立断,亲自带人将三人当场抓获!
从他们身上,搜出了几封用匈奴文字书写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