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光隐没于浓云之下,天地间仿佛笼罩着一层密不透风的黑幕。诸葛亮立于城楼之上,凝视天际良久,忽然微微一笑:“天助我也!”
“先生何出此言?”李牧疑惑地望向诸葛亮。
诸葛亮羽扇一指西北方向:“主公请看,今夜西北风渐起,风向正对匈奴大营。兵法云:"因敌之势而利导之"。呼延晏连日强攻不下,已是锐气受挫,兵疲将怠。其营寨必定布防松懈,将士因连日奔袭,亦多疲乏之态。此夜,正是火攻之良机!”
“火攻?”李牧眼前一亮,但随即又微皱眉头,“先生,匈奴营中三万余众,戒备森严,我军如何能近其帐帏?”
诸葛亮从容道:“主公可还记得岳将军发现的那处密道?我观其走向,正好可从侧翼绕至匈奴大营上风处。若派岳将军再次率领墨卫精锐,携带火油与,待夜深人静之时,悄悄潜出,点燃匈奴大营,必能一举得手!”
李牧不禁拊掌赞叹:“好一招"火烧连营"!先生此计,妙绝!”
“非但如此,”诸葛亮继续道,“我军还需于城头准备大量火箭,配合岳将军行动。待敌营大乱之时,主公与陈将军可亲率精兵出关,乘势突击,彻底击溃匈奴主力!”
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在诸葛亮的娓娓道来中已然成形,如同一幅壮美的战场图景,徐徐展开在李牧眼前。他深知,这或许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以火攻之势,扭转战局,一举击溃数倍于己的强敌!
“传令下去,按先生之计行事!”李牧当机立断。
时至子夜,西北风愈发强劲。岳飞亲率三百名墨卫精锐,每人手持特制火油包,悄然穿过密道,如同一群黑夜中的鬼魅,向匈奴大营潜去。他们避开巡逻的哨兵,利用山势和风向的掩护,终于在寅时前分散潜入了匈奴大营周围的关键位置。
“各小队注意,务必选在敌军战马聚集处、粮草堆积处和主帐区域同时点火!”岳飞低声嘱咐道,“记住军师之言,一旦点火,迅速撤离,避开风向,切勿被火势所困!”
墨卫们默默点头,分散潜行。每个人都紧张而专注,手心微微渗出汗珠,却依然动作沉稳,呼吸平缓。他们都知道,今夜一战,关乎汜水关数万将士百姓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