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康熙就这个问题与胤禛展开了一番深入的讨论。
不仅如此,他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为胤禛详细地剖析了其中的利弊得失。最后,康熙又提及了其他一些可以调整的政事方面的问题。
康熙已经在位几十年之久,对于这些事情的处理那是信手拈来。
他自然有着极其全面而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并且处理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指导,胤禛可谓是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康熙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此,他加紧了对胤禛的培养,希望老四能够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领悟到为君之道。
以免在日后继任大统之后,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一团糟。
康熙并不想被后人骂成不会选继承人的皇帝。
于是,康熙毫不吝啬地将朝堂上的各种势力一一为胤禛梳理,清楚告诉了他。
也掰开、揉碎地讲解给胤禛听,生怕他因为缺乏经验而在这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中迷失方向。
同时,康熙还通过暗示的方式,告诉胤禛哪些人在朝堂上目前是不能轻易撼动的,而哪些人则是可以适当处置的。
至于那些没有被提及的人,自然就是相对而言不太重要的角色了,胤禛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对他们进行处置。
等到新皇登基之时,必然会换上一批自己信得过的人。
这一点,康熙心里很清楚,将心比心,他当初权柄在握之后就是这么做的。
只是到胤禛处理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无法亲眼目睹这一切了,所以也就只能先把这些告诉他,以后就任由老四去折腾了。
这阵子的强力的指导是有效果的,康熙对老四的表现还算比较满意。
康熙心下稍安,这老四,虽然没有像太子那样从小就被他着重培养。
但他现在毕竟是下一任君王的继任人,目前处理政事的眼光还是相当不错的。
就在这时,外头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那风声呼啸着,吹得窗棂子\"咯吱咯吱\"作响。
李德全端着药碗走了进来,康熙二话不说,接过药碗,一口气将里面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