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臣与弘农张伯英,涿郡崔子玉,素有相识,相信普天之下,唯有此二人之书法,方能与此酒般配。”
张芝张伯英,草书的开山鼻祖。
崔瑷崔子玉,被誉为“草圣”。
刘昊一个送外卖的,只知道一个汉末的书法大家,未来的老丈人蔡邕,其他都不知道。
管他呢,连荀攸都这样说,肯定是名人。
只要对卖酒有帮助,谁写都一样。
“来人,笔墨伺候。”
被众人把这酒给捧的,没人肯去接纸笔,写了也是代笔,还要拿去给别人重新誊抄,这样显得自己很没用。
最后荀攸接下纸笔,他说的认识书法大家,只得他来抄录。
众人全部竖起耳朵,听这小王爷,究竟能做出怎样的大作。
酒绝对是天下第一,准备请的书法大家,也堪称当世第一,现在,就看你题的诗词,能否与之般配了。
一但拿不出台面,那两个书法大家,无论请谁,肯定都羞于下笔,那就成了笑话了。
刘昊只是单纯的想打广告,根本没想那么多。
“有了,不如,就把这武酒,取名为‘破阵子’,诸位以为如何?你们想啊,喝了这酒,临阵必破敌,将来终成一子,寓意多么的美好。”
荀彧:“名虽好名,可该以何诗配之?”
刘昊起身,在那踱来踱去,不是在假装作诗,而是在努力回忆。
在所有人看来,小王爷这是在努力出作品。
全都屏气凝神的侧耳静听,看看小王爷在诗词一道上,究竟是何等水平。
“嗯——这个“嗯”不算哈。”
荀攸:我了个擦呀,你当我傻,连这都分不清楚?
“殿下请出诗。”
“诗没有,词行不行?”
“只要是佳作,无论诗词歌赋,皆可。”
“那好,来了,听好了。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