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四章 (2)太阳病湿痹困扰?教你如何辨症施治,摆脱疼痛(1/2)
    原文: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侯,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在中医理论中,太阳病通常指的是外感病初期,病邪侵犯太阳经脉所表现的症候。“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时,我们首先要理解这里的“湿痹”概念。湿痹,是指湿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关节疼痛、沉重、活动不便等症状。脉沉而细,反映了病邪深入,正气受损,气血虚弱的状态。

    对于“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的描述,这是湿邪内停,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导致小便排出不畅;同时,湿邪下注大肠,使得大肠传导功能异常,虽然看似大便排出顺畅,但实际上这是湿邪作祟,非正常现象。

    “但当利其小便”的治疗原则,是基于中医“湿邪宜利”的理论。通过利尿的方法,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湿邪,从而缓解关节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状。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用茯苓、猪苓、泽泻等利尿渗湿的药物来治疗此类湿痹之证。

    原文: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这一描述,形象地描绘了湿邪侵袭人体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一身尽疼”是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直接表现。湿邪具有重浊、黏滞的特点,它不像寒邪那样迅速凝滞气血,也不像热邪那样迅速耗散津液,而是慢慢地、持续地阻碍气血的正常流通,导致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不适。

    “发热”是湿邪郁而化热的表现。虽然湿邪本身性质偏寒,但在人体内停留过久,或者与热邪相合,就容易郁而化热,出现发热的症状。这种发热往往不像外感风寒那样来得急骤,而是呈现出一种低热、缠绵难愈的特点。

    “身色如似熏黄”是湿邪阻滞气机、影响肝胆疏泄功能的体现。中医认为,黄色为脾之色,而脾主运化水湿。当湿邪侵袭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受损,水湿内停,气机不畅,就容易影响到肝胆的疏泄功能。肝胆疏泄不利,胆汁排泄受阻,就容易出现黄疸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等处的黄染,就像被烟熏过一样。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这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