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四章 (4)太阳中暍:夏月伤冷水,身热恶寒,如何应对(1/3)
    原文:太阳中暍[yē]中暑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医理论中对中暑及其特定症状的理解。在中医典籍中,描述了诸如“太阳中暍”这样的病症,它指的是在炎炎夏日,人体因受外界热邪侵袭,同时又因某些原因(如伤及冷水)导致体内寒热失调,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太阳中暍,中暑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这句话描述的是中暑患者虽然体表感觉发热,身体疼痛沉重,但脉象却显得微弱。这通常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体为了散热而毛孔张开,此时如果突然接触冷水,如大量饮用冷饮、冷水沐浴或长时间处于空调冷风直吹的环境中,冷水之寒邪便有可能趁机侵入肌肤,阻滞气血运行,使得体表虽然发热,但体内阳气却因寒邪阻滞而无法顺畅通达,导致脉象微弱。

    此外,“水行皮中”也是这一病症的重要特征,意味着水分(无论是外界冷水还是体内因寒邪阻滞而不得正常代谢的水分)在皮肤下层滞留,形成了一种“外热内寒”的病理状态,这也是导致身体疼痛沉重的原因之一。

    在中医看来,治疗这类中暑症状,需要采用温阳散寒、解表祛湿的方法,帮助体内阳气恢复,促进气血运行,使滞留的水分得以正常代谢排出,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恢复健康的目的。

    原文: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等描述,是对中暑后人体一系列复杂症状的高度概括。这里,我们尝试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这些症状进行逐一解读。

    “发热”是中暑时常见的症状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当外界热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阳气会随之亢盛,以试图抵御这种外来的热邪。这种阳气的亢进,直接导致了体温的升高,从而产生了发热的感觉。

    然而,与此同时,中暑患者又常常会出现“恶寒”的症状。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有其深刻的中医理论支撑。中暑时,由于热邪的侵袭,人体的津液(即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会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