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寒的手指在液氮冷却的量子芯片表面划过,那些精密蚀刻的纳米级凹槽让他想起西伯利亚铁路的铁轨。实验室的低温恒温系统发出列车行进般的嗡鸣,恍惚间他又看见1998年冬夜的那列绿皮火车,车窗外掠过的白桦林倒影在培养皿的冷凝水珠上摇晃。
\"解构舱准备就绪。\"机械臂的提示音将他拉回现实。他注视着悬浮在磁阱中的锇晶体样本,那是父亲临终前留给他的怀表齿轮——此刻正以每秒五千万次的频率在经典态与量子态间震荡。
突然,谐振器显示屏爆发出异常的数据流。本应呈现概率云分布的光点,竟在三维坐标系里勾勒出俄罗斯套娃的轮廓。林寒的后颈渗出冷汗,这个图案与他童年唯一幸存的玩具完全一致,而那玩具早该在二十年前的实验室事故中汽化了。
\"启动第37次观测。\"他按下红色按钮的瞬间,通风管道传来金属变形的尖啸。磁约束装置突然过载,培养舱里的量子点溶液沸腾如暴风雪中的贝加尔湖。林寒扑向紧急制动阀时,右手无名指上的旧烫伤开始诡异地渗出冰晶——这道伤痕正是当年在燃烧的列车厢里为抢救实验数据留下的。
当蓝光充斥整个屏蔽室,他看见自己的影子在七面防辐射墙上分裂成无数个童年影像。六岁的他正蜷缩在列车卧铺角落,用冻僵的手指拼合被电磁脉冲摧毁的存储芯片;十六岁的他在莫斯科大学实验室擦拭镜头,窗外的雪地上有量子隧穿形成的环形坑;二十六岁的他站在父亲墓碑前,花岗岩表面凝结着违反热力学定律的完美冰花
\"警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形成!\"陈墨的吼声从通讯器炸响。林寒突然意识到那些幻象并非记忆,而是此刻正从量子泡沫中溢出的信息幽灵。他扑向记录仪,发现监测屏幕上的混沌数据竟在自动生成莫斯科地铁线路图——其中闪烁的红点正是当年失事列车的坐标。
解构程序失控的最后一秒,林寒用机械臂抓起液氦罐。超流体以违背常识的角度漫过操作台,在防爆玻璃上凝结出西伯利亚地图的冰纹。当蓝光达到临界亮度,他看见父亲的身影在量子涨落中浮现,那件沾满机油的白大褂上,用荧光笔写着令他血液凝固的公式——正是他今早刚推导出的物质解构方程。
低温警报响起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