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民国那些事8 枪毙阎瑞生(3/4)
房的铁栏杆里钻出去。”在闸北的茶馆里,茶客们一边喝茶,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王莲英死得太冤,阴魂不散,夜夜在那片麦田里梳头。”更有一些江湖算命先生,摇头晃脑地声称:“从王莲英的八字就能看出来,她命中带煞,注定有此劫数。”这些充满恐惧与猎奇色彩的都市传说,构建出了一个平行于司法真相的民间叙事体系。

    先施乐园里,一场名为“阎瑞生审案”的滑稽戏正在上演。演员们穿着仿制的囚服,在舞台上活灵活现地演绎着审判场景,还时不时与台下观众互动,引得观众笑声不断。大世界游乐场则设置了“莲英鬼屋”,昏暗的灯光下,特效营造出阴森恐怖的场景,时不时传来几声惨叫,让游客们毛骨悚然。城隍庙的说书场里,说书人一拍醒木,开始讲述《莲英托梦》,将传统的因果报应观念巧妙地植入到这起现代罪案中。商业资本与大众娱乐就这样一拍即合,让这起惨案逐渐蜕变为一种消费符号。

    三、舞台与银幕的罪案重构

    案件审结仅仅一个多月后,新民社就在小舞台推出了文明戏《阎瑞生》。为了吸引观众,该剧首创“机关布景”,用转台巧妙地展现汽车追逐的精彩场面,甚至还真的牵了一匹马上台。这新奇的表演形式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巨大轰动。编剧郑正秋更是巧妙地在剧中植入“西崽谋财”“摩登犯罪”等当时社会热点元素,让观众们在看戏的同时,也能对社会现象有所思考。该剧连演半年,场场爆满。

    京剧名伶露兰春改编的连台本戏更是别出心裁,增添了许多奇幻色彩。在她的演绎中,阎瑞生临刑前竟然唱起了三十句反二黄,将犯罪心理通过京剧独特的唱腔和程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1921年,任彭年执导的同名电影开创了中国犯罪片的先河。影片为了追求逼真效果,直接在案发地实景拍摄,还大胆启用非职业演员,其中阎瑞生一角由他的好友陈寿芝扮演。为了拍摄行刑镜头,剧组甚至向殡仪馆租借棺木,在龙华刑场实地拍摄。这种写实手法虽然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但却创下了票房奇迹。据《影戏杂志》记载,当时上海影院的票价从原本的03元飙升至1元,即便如此,依然一票难求。

    四、罪案镜像中的社会裂痕

    王莲英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