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民国那些事35 魂附术(1/5)
    泥人张:津门传奇与神秘魂附术

    天津卫的盛夏,热意与海河的水汽交织,如同一床厚重的棉被,将整个城市捂得密不透风。老城里,青砖灰瓦的院落错落有致,狭窄的街巷蜿蜒其间,仿佛一条条沉默的时光隧道。就在这片古老的街区中,流传着一个神秘的故事,这故事像是夜幕下的低语,让孩童们听得屏息敛气,让老人们听后不禁颔首感慨——据说,每当夜深人静,更鼓敲过三更,九河下梢的街巷深处,便会悠悠地浮起一阵细碎的泥土香气。这香气,是泥人张传人世代守护的谜团,也是三百年来津门百姓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奇谭:那些栩栩如生的泥人偶,是否真的承载着匠人的魂魄,在暗夜中悄然苏醒、活动?

    泥胎初塑:少年成名,惊世之作显奇能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直隶总督府门前,两尊丈余高的门神泥塑拔地而起,威风凛凛地矗立着。这两尊泥塑,恰似守护府邸的巨灵神,引得往来行商纷纷驻足,惊叹之声不绝于耳。瞧那秦琼与尉迟恭的面相,全然不似庙宇中刻板的彩绘,倒像是从说书人绘声绘色的故事里,活生生地走了出来,每一道皱纹、每一丝神情,都饱含着无尽的生动与鲜活。更为奇妙的是,每逢阴雨天气,泥塑的表面竟会缓缓渗出细密的水珠,颗颗晶莹,宛如武将在闷热天气里,额角沁出的热汗,让人啧啧称奇。

    而这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正是初代“泥人张”张明山十八岁时的成名之作。张明山自幼便在杨柳青画坊当学徒,那些色彩斑斓的年画,是他艺术启蒙的摇篮。他整日沉浸在画坊之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绘画技巧,对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勾勒烂熟于心。久而久之,他突发奇想,为何不将年画的技法融入到泥塑之中呢?于是,他开始了大胆的尝试,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摸索,终于独创出“三分塑七分韵”的惊世绝活。

    据《津门杂记》详细记载,张明山塑人像时,有着一套独特而神秘的讲究,他必定会选择在子时开工。他常常对旁人说道,子时乃是天地阴阳交泰之时,世间万物都在这一时刻进行着微妙的交融与转换。此时,取自老城根下三尺处的胶泥,仿佛也沾染了天地间的灵气,最是“活泛”,充满了创作的灵性。

    某年腊月,估衣街绸缎庄王掌柜听闻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