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的西湖,残荷枯槁如墨色剪纸贴在冰面上。彭雪琴裹着褪色的青布棉袍,站在孤山放鹤亭的飞檐下,看着最后一抹夕阳在葛岭的松针间碎成金箔。他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梅瓣,指腹传来似曾相识的冰凉触感——二十七年前,梅姑的手也是这样凉。
那年他刚中秀才,跟着父亲来杭州拜会学政。正月里的孤山梅开得正好,他在林和靖墓前临摹碑文,忽听得环佩叮咚。抬头时只见月白裙裾拂过青苔,少女踮脚折梅,鬓边金步摇惊起枝头寒雀。她转身时,冻得发红的指尖拈着半开的白梅,呵出的白气与花香缠作一团。
\"公子也爱梅?\"她的吴语带着水乡特有的绵软,眼睛却像梅蕊上的霜那样清亮。后来他才知道,这是盐商顾家的独女,因生在梅月取名\"梅姑\"。那日她偷跑出来赏梅,发间别着的蕾丝金凤钗不慎落入泉眼,彭雪琴二话不说脱了棉靴踏入冰水,捞上来时十个脚趾冻得紫红。
\"呆子。\"她蹲在石头上给他擦脚,眼泪把胭脂冲淡了,\"梅花谢了还会再开,人冻坏了怎么办?\"话是这么说,隔日却差人送来一匣子湖笔徽墨,最底下压着张洒金笺:\"孤山月下,候君共绘千树雪。\"
从此西湖的梅花总比别处早开半月。他们常在黄昏后相约,梅姑提着琉璃灯,领他穿过曲径通幽的梅坞。月光把她的影子投在粉墙上,恍若一幅水墨写意。她教他辨认绿萼、朱砂、玉蝶的不同,说到兴起时攀上老梅枝干,绣鞋踢落簌簌香雪。
\"你看这枯枝,\"有次她突然指着虬曲的枝桠,\"像不像颜真卿的悬针竖?\"说着捡根枯枝在雪地上写起《多宝塔碑》,写着写着却变成\"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彭雪琴看得耳热,解下腰间和田玉牌要换她手中的梅枝,她却笑着跑开,银红斗篷扫过积雪,惊起夜宿的寒鸦。
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直到某个春寒料峭的清晨,彭雪琴在书房临摹《梅花喜神谱》,忽然听见檐下铁马乱响。顾家老仆跌进门来,说小姐咯血昏迷,梦里总唤着\"雪琴兄\"。他狂奔过苏堤时,柳条刚抽新芽,嫩绿里却透着死气。
梅姑的闺房还挂着那年元宵他们合绘的《寒香图》。画中老梅枝干遒劲如铁,点点朱砂却洇开淡淡的粉——那日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