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清朝那些事19 翁同龢与光绪帝(2/3)
翁同龢捧着《海国图志》进讲,说到\"师夷长技\"时,光绪突然掀翻茶盏。碎瓷溅到翁同龢的蟒袍下摆,少年天子眼眶通红:\"朕要的兵船在哪?师傅教的仁政又在哪?\"那天养心殿的地龙烧得格外旺,翁同龢的汗浸透了中衣,却在告退时听见身后传来压抑的抽泣——像极了三十年前他中状元那日,兄长翁同书在狱中咽气时的呜咽。他回头望见光绪蜷缩在龙椅里的小小身影,仿佛看见当年自己在刑部大牢外跪求宽赦的模样,只是这紫禁城的朱墙比刑部的铁窗更难逾越。

    变法诏书颁布前夜,翁同龢被急召入颐和园。月光把玉澜堂的窗纱染成青白色,光绪将一沓奏折推到他面前,指尖发颤:\"这些都要驳回来?\"翁同龢看见最上面那份是裁撤绿营的条陈,朱批的\"缓议\"二字力透纸背。他想起昨日在军机处,刚毅把茶碗往案上重重一磕:\"翁师傅是要把大清的根基都刨了?\"殿外秋虫唧唧,光绪突然抓住他的衣袖:\"师傅可知,朕连批折子的朱砂笔都被收走了?\"翁同龢望着皇帝腕间那道因跪安而淤青的红痕,想起二十年前那个被蝈蝈葫芦困住的清晨,终于明白这紫禁城的金丝牢笼,比他想象的更为森严。

    戊戌年的秋雨来得格外早。翁同龢接到开缺旨意时,书房外的老槐树正在掉叶子。管家看见老爷把常用的狼毫笔一支支折断,却把光绪幼年临的《兰亭序》仔细收进樟木箱。离京那日,朝阳门外的长亭站着个戴斗笠的汉子,往他马车里塞了包东西——打开是养心殿常用的松烟墨,底下压着片干枯的梅瓣。墨块里藏着张字条,是光绪歪歪扭扭的字迹:\"师傅保重,朕等你回来。\"翁同龢望着纸条上晕开的墨渍,突然想起那年在御花园放蛐蛐,少年天子偷偷塞给他的半块绿豆糕,甜腻的滋味混着眼泪,至今仍在舌尖苦涩。

    三年后的某个雪夜,常熟老宅的梅花开得凄艳。翁同龢在病榻上听见京城来的客商说,万岁爷最近爱看谭鑫培的《定军山》。他望着梁间燕巢笑了笑,想起那年教《出师表》,光绪曾指着\"鞠躬尽瘁\"四字说:\"朕与师傅,亦当如是。\"窗外北风忽紧,梅枝上的积雪簌簌而落,像极了紫禁城除夕夜的烟花碎屑。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洇开点点猩红,恍惚间又看见十二岁的小皇帝站在养心殿的晨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