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二年的春分时节,闽南渔村笼罩在咸腥的海雾里。老渔夫杨九郎蹲在礁石上捕网,忽见天边泛起奇异的紫光。他抬头望去,竟见北斗七星在青天白日里明晃晃地亮着,摇摇欲坠似要落入东海。潮水退得异常快,露出长满藤壶的暗礁,那些平日里张牙舞爪的招潮蟹,此刻都缩在洞里瑟瑟发抖。
\"莫不是海龙王要翻身?\"杨九郎想起前日村口老榕树上栖满南迁的玄鸟,这些畜生本该清明才动身。他慌忙收起渔网,却见海天相接处漂来一截红漆桅杆,杆头挂着半幅褪色的绸幡,隐约可见\"泉州市舶司\"的字样。更蹊跷的是桅杆四周竟无半点水渍,倒像从云头直坠下来的。
九郎撑着舢板靠近时,桅杆下突然伸出只惨白的手。那是个身怀六甲的妇人,青丝间缠着水草,月白色襦裙浸透海水,唯独腰间玉玦莹润生光。最奇的是她怀中紧抱的描金木匣,海浪竟不能沾湿分毫。妇人腹中隐隐透出金光,仿佛揣着颗将坠的星辰。
\"恩公\"妇人将木匣推上船板,指尖在海面划出淡金色的符咒,\"此去西南二十里\"话未说完,东南方乌云骤聚,惊雷劈开海面。九郎再回头时,桅杆与妇人皆无踪影,唯有木匣静静躺在舱底,散发着沉水香的气息。匣面浮刻着北斗七星的纹样,斗柄所指正是杨家渔村的方向。
当夜,九郎家中传来婴啼。他娘子临盆早了两月,接生婆捧着个粉雕玉琢的女婴出来,却见孩子双目紧闭,任怎么拍打也不肯睁眼。更奇的是产房梁柱间紫气萦绕,檐角铜铃无风自鸣,村中老狗对着杨家狂吠整宿。有胆大的后生趴在窗缝偷看,说那女婴襁褓下压着半幅星图,二十八宿的位置竟与今夜天象分毫不差。
这女婴便是后来被称作\"姑婆\"的林默。她三岁能诵《太上感应篇》,五岁通晓潮汐变化,七岁那年跟着父亲出海,竟能指着西南方说:\"爹,明日未时有飓风。\"果不其然,次日万里晴空突转阴霾,邻村三条渔船葬身浪涛,唯杨家船早早泊在避风港。渔人们发现,自林默学会说话,村头妈祖庙的香炉便再未断过青烟,总在子时三刻突然腾起三尺高的火苗。
这年惊蛰,太乙真人乘鹤而来。老道望着正在院中晒海带的林默,手中拂尘忽然化作金光没入女童眉心。林默浑身剧震,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