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清朝那些事13 乾隆帝与海宁陈氏(2/2)
"他定了定神:\"回皇上,此乃康熙爷南巡时所赐。\"乾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手指轻轻摩挲着廊柱上的云龙纹。

    夜晚的书房里,烛影摇曳。乾隆突然从龙纹锦盒中取出一幅画像,正是陈邦直的曾祖父陈元龙。\"朕观此画,总觉与朕有几分相似。\"皇帝的声音低沉如潭水。陈邦直扑通跪地,额头沁出冷汗:\"皇上说笑了,草民岂敢与天家相比。\"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陈邦直在病榻前接到密旨。当他颤巍巍打开黄绫圣旨,两行朱批让他老泪纵横:\"朕将于归政前再赴海宁,望卿准备族谱以待。\"

    这次南巡,乾隆特意选择在海宁驻跸。深夜的陈府密室里,陈邦直捧着泛黄的族谱,手指划过\"陈元龙\"三个字。\"这是圣祖爷御赐的玉如意,\"乾隆从怀中取出一柄温润的羊脂玉如意,\"当年令祖陈元龙呈进给孝圣宪皇后的贺礼,怎么会在朕的寝宫里?\"

    陈邦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血染红了衣襟。他艰难地从怀中掏出半块玉佩:\"皇上请看,这是家传的传家宝。\"乾隆接过玉佩,发现与自己常年佩戴的那半块严丝合缝。江潮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皇帝的眼眶渐渐湿润。

    \"老臣老臣有罪\"陈邦直气息奄奄。乾隆按住他的手:\"朕不怪你,要怪就怪这命运弄人。\"窗外传来海宁潮的惊涛拍岸声,仿佛在诉说着这个跨越百年的秘密。

    嘉庆四年(1799年)的深秋,陈邦直在临终前将密诏和半块玉佩交给孙子陈垣。\"记住,\"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海宁潮声不断,陈家的秘密就永远存在。\"

    如今的陈阁老宅,依然保留着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爱日堂\"匾额。每年中秋观潮时节,总会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海塘边徘徊,凝视着那片潮起潮落的江面。他们说,在那轰鸣的潮声里,还能听见百年前两位母亲交换婴儿时的叹息,看见年轻皇帝在陈府花园寻找身世线索的身影。

    这个流传了三百年的传说,究竟是历史的真相还是民间的想象?或许正如钱塘江水般,真相永远隐藏在奔腾不息的浪花里。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人物,他们的情感与命运,却如同海宁潮般,在岁月的沙滩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