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九年的梅雨季,应天府西巷的青石板上漂着细碎的白莲花。十八岁的绣娘阿莲蹲在井边搓洗靛青布料,水袖沾了墨色,倒像是从碧波里生出的一茎青莲。她不知道,此刻巷口那乘青呢小轿里,刚中了举人旳未婚夫正把鎏金步摇簪进新妇的鬓边。
周时安第一次见阿莲,是在城隍庙的香案前。她攥着半串青玉莲子,发间沾着细雪,跪在蒲团上拜了又拜。他听见她低声祷祝:\"求城隍爷保佑爹爹病体康复,小女愿减十年阳寿。\"声音像浸了霜的琉璃,脆生生的带着颤音。
那时周时安刚满十六,青衫上还沾着国子监的墨香。他盯着她腕间的青玉莲子——那是苏州府最好的匠人雕的,每颗莲子都刻着半朵并蒂莲。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阿莲母亲的陪嫁,去年冬天母亲殁了,她便总戴着这串镯子,连睡觉都不肯摘。
开春时周时安又去城隍庙,看见阿莲蹲在香积厨前择菜。她父亲的药钱还是不够,只好来庙里帮工。他递过去一锭五两的银子,她却红着脸退回来:\"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公子若不嫌弃,我给你绣个扇囊吧。\"指尖捏着半片青菜叶,水珠顺着叶脉滚进袖口,洇出淡淡的水痕。
从此每到月中,周时安总会收到阿莲的绣品。春日是杏林飞燕,夏日是并蒂莲开,秋日是寒梅映雪,冬日是踏雪寻梅。他最爱的是那幅《青玉莲子图》,素白缎面上绣着十二颗青玉莲子,颗颗饱满圆润,连莲子芯上的金线都细得像游丝。他把这幅绣品收在檀木匣里,匣底垫着阿莲送的月白手帕,上面绣着\"永结同心\"四个字。
秋闱前一日,阿莲抱着个蓝布包袱来找他。包袱里是新做的秋衣,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还有一罐桂花蜜,是她亲自去山上采的桂花酿的。\"公子此去必中,\"她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鞋面绣着的青玉莲子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等你回来,我我想给你做荷包。\"
周时安考上举人的那天,应天府飘着细雪。他穿着簇新的绯色长袍,骑着高头大马,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西巷。却看见阿莲家门口围着一群人,地上躺着具苍白的尸体——是阿莲的父亲,终究没挨过这个冬天。
他跟着阿莲进了屋,破陋的土炕上堆着几卷素白的布料,墙上挂着未完成的绣品,正是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