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作祟传说
嘉靖三十七年夏,江南地界阴雨连绵。临江县的百姓站在青石桥上,望着浊浪翻涌的扬子江,眼瞅着江心漩涡像只巨口,正把满江浮萍往深处拽。七十二岁的老渔翁陈老汉蹲在渡口石几上,吧嗒吧嗒抽旱烟,火星子在雨帘里明灭不定,映得他眼角的鱼尾纹更深了。
“爹,该撒网了。”十八九岁的水生顶着斗笠,手里攥着半旧的麻网,指尖被江水泡得发白。这是入夏以来第七次下江,前六回都只捞着些枯枝败叶,连条寸长的小鱼都没见着。
陈老汉没动,烟杆敲了敲石栏:“你记着,打从你娘被水冲走那年起,这江里的规矩就变了。”十五年前的山洪暴发,江心突然涌起丈高水柱,漩涡里翻出青鳞赤须的怪物,卷走了正在洗衣的女人。当时整个渡口的人都看见,那怪物头上生着鹿角,四爪如钩,正是老辈人说的“走蛟”。
暮色渐浓时,江面突然传来闷雷般的响动。水生抬头望去,只见江心漩涡急剧扩大,浑浊的江水竟泛起血色,一条水桶粗的青色身影破水而出,龙须上挂着水草,红通通的眼睛扫过岸边,惊得停靠的渔船纷纷打转。
“蛟龙!”不知谁喊了一声,渡口顿时炸开了锅。卖豆腐的王老二踢翻了木桶,雪白的豆腐滚进泥水里;撑船的张老三两股颤颤,船桨“扑通”掉进江里;就连蹲在石阶上的陈老汉,也猛地站起来,旱烟杆“当啷”落地。
这是近三年来蛟龙第三次现身。自嘉靖三十五年起,临江县的梅雨期就没断过,扬子江水位暴涨,两岸良田被淹,百姓颗粒无收。县太爷陆明轩到任半年,光是开仓放粮就办了三回,此刻正带着衙役在江边巡查,远远看见这阵仗,立刻策马赶来。
“都别慌!”陆明轩甩下缰绳,大步流星走到岸边,腰间的玉佩随步伐轻晃,“本县在此,有何妖邪敢作祟?”他三十出头,生得剑眉星目,虽是文官,却自带一股威严。
百姓们见县官来了,稍稍安定些,却仍有妇人低声啜泣。陈老汉弯腰捡起旱烟杆,走到陆明轩跟前:“大老爷,不是咱们慌,实在是这蛟龙闹得太凶。往年端午祭江,好歹能保半年平安,如今祭品丢下去就没动静,怕是龙王爷怪罪了。”
祭江的习俗在临江由来已久。每年端午,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