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扎一条三尺长的木龙,裹上红绸,装上三牲祭品,由德高望重的老者推入江中,祈求蛟龙保佑风调雨顺。可从去年开始,祭江之后仍有水患,今年更是变本加厉。
陆明轩沉吟片刻,问道:“今年的祭品可曾按旧例置办?”
“回大老爷的话,”开米铺的李胖子凑上来,“还是老规矩,木龙用的是百年桃木,三牲都是头生的公羊、母猪、雄鸡,连红绸都是从苏州府运来的。可那蛟龙根本不领情,祭品刚下去,江面就翻起大浪,把木龙打得粉碎。”
听得这话,岸边百姓纷纷点头,七嘴八舌说起蛟龙的种种异象。有人说半夜看见江面上红光冲天,有人说在芦苇荡里发现巨大的爪印,还有人言之凿凿,说亲眼看见蛟龙盘在江心巨石上,鳞片比磨盘还大。
陆明轩越听越觉得蹊跷。他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向来不信怪力乱神之说,只道是水患频繁,百姓心生恐惧,才将罪责归咎于蛟龙。可眼前这场景,又实在难以用常理揣度。他转身对衙役吩咐:“明日起,沿江增设巡哨,但凡发现异常,立刻来报。”
回到县衙,陆明轩翻开《临江县志》,查到“蛟龙”条目:“万历二十三年,扬子江暴涨,有物若龙,青鳞赤须,见者辄溺。里人以为走蛟,祭以三牲,水患乃息。”又查近年记载,却发现自嘉靖三十年起,水患频率陡然增加,而蛟龙现身的记载也随之增多。
“难道真是蛟龙作祟?”陆明轩揉了揉太阳穴,目光落在案头的水文图上。临江县地处扬子江中游,上游有群山环绕,下游河道渐宽,若遇暴雨,江水宣泄不畅,极易泛滥。或许该从治理水患入手,而非纠结于蛟龙传说。
第二日晌午,水生蹲在江边清洗渔网,忽见远处漂来个浑身湿透的少年。那少年十五六岁,衣着华丽,腰间挂着块刻着水纹的玉佩,此刻正抱着块木板,在江水里载浮载沉。
“救人!”水生二话不说,甩下渔网跳入江中。江水湍急,他费了好大劲才抓住少年的手腕,拖到岸边。少年呛了几口水,咳嗽着醒来,第一句话便是:“多谢壮士,我乃金陵水科院的学徒,奉师命前来考察江情,不想遇上漩涡,船翻了。”
原来这少年名叫周明远,师从南京工部员外郎、水利专家徐光启,此次沿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