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1《耳谈》(1/4)
    咱先说这故事发生的地界儿,就在应天府郊外三十里的竹溪村。说是村,其实稀稀拉拉不过二十来户人家,一条青石板路穿村而过,两边歪歪扭扭的土墙院儿,门前都种着几竿细竹,风一吹就发出簌簌的响,倒像是谁在耳边悄悄说话。村里老人常说,这地儿原是一片乱葬岗,洪武年间才陆续有人家搬来,因此多有蹊跷事,尤其到了月黑夜,总能听见竹林里有人哭,又像是在笑,胆大的年轻人去寻,却只看见满地白惨惨的野茉莉。

    万历二十三年秋,村西头的破土地庙里来了个外乡人。那人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衫,头发用旧布随意扎着,背着个半旧的书箱,手里攥着半卷残页,瞧着像是个落第的举子。土地庙的门早没了,供桌上的泥土地公缺了半只耳朵,神龛前堆着些枯叶,墙角结满蛛网,可这人却不嫌脏,用碎砖支起块木板当书桌,又从溪边舀来清水擦了块破砖当枕头,竟就这么住下了。

    村里人都叫他陈生,问他姓名,他只说祖籍浙江,来应天赴考没中,盘缠用尽,便想在此处歇歇脚。每日天不亮,他就坐在庙前的老槐树下读书,声音抑扬顿挫,惊得树上寒鸦扑棱棱乱飞。到了傍晚,他便背着书箱去村里转,有时帮王老汉劈柴,有时替李婶娘挑水,不要报酬,只问人家借灯油。时间长了,大家看他斯斯文文的,也不惹事,便由着他去了。

    这日秋分,天下着蒙蒙细雨,陈生在溪边洗砚台,忽见上游漂来片素白的绢帕,上面用青线绣着朵野茉莉,花瓣边缘还沾着点胭脂色,像是谁的眼泪。他伸手捞起绢帕,正要晾晒,忽听见身后有人轻声道:“公子可是捡了我的帕子?”

    回头一看,竟是个身着月白襦裙的女子,鬓边簪着朵白茉莉,皮肤比那绢帕还要白上几分,眼尾微微泛红,像是刚哭过。陈生慌忙低头,把绢帕递过去:“姑娘见谅,在下无意拾得。”那女子接过帕子,指尖在花瓣上轻轻摩挲,忽然叹了口气:“这帕子是我母亲绣的,她去了三年,帕子也旧了。”

    陈生见她神情哀伤,一时不知如何安慰,便说起自己家中父母早逝,独自进京赶考的事。女子听了,眼中泛起暖意,说自己姓柳,就住在村东头,家中只有个老祖母。两人聊得投机,直到暮色渐浓,柳姑娘才匆匆告辞,走时回头望了一眼,鬓边的茉莉在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