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5《十三城门出棺》(1/5)
    景泰三年的秋雨来得格外急,铜钱大的雨点砸在聚宝门城砖上,溅起的泥星子混着腐叶,把青石板路泡得发亮。我蹲在棺材铺门槛上打磨新收的柏木,木屑混着雨气钻进领口,后颈凉津津的——这是入秋以来第三单生意,主顾是个戴青竹斗笠的男人,说话时总把袖口压得极低,露出半截缠满纱布的手腕。

    “十三具棺,要齐整的杉木,棺头刻缠枝莲,棺尾雕玄武纹。”他从袖中摸出锭十两纹银,在柜台上磕出清脆的响,“三日后卯时,十三城门同时启棺。”

    我握着刨子的手顿了顿。南京城十三座城门,自洪武爷定都便立下规矩,寻常百姓出殡走仪凤门,官宦人家过聚宝门,唯有皇家贵胄能经玄武门——可这十三具棺同时出城,莫说我开了十年棺材铺,便是祖上三代吃这碗饭的老匠人,也没听过这等蹊跷事。

    “客官,”我擦了擦手,故意把算盘拨得哗啦响,“十三具棺不是小数目,且这棺头缠枝莲是宫内样式,怕是……”

    斗笠男人突然抬头,竹篾缝隙里漏出半只眼睛,眼尾有道三寸长的刀疤,像条蛰伏的青蛇:“林师傅只管做工,莫问出处。事成后,这巷口的胭脂铺,你娘子能随意拿胭脂水粉。”

    我心里咯噔一声。阿秀最爱胭脂铺的玫瑰粉,上个月路过时盯着匣子上的金箔纹看了半晌,最后摸了摸肚子里的孩子,低头走开了。此刻雨丝顺着斗笠边缘滴落,在他鞋面上积成小水洼,我忽然看见他靴底绣着半枚褪色的蟒纹——是锦衣卫的制式。

    一、棺中镜

    三日后晌午,十三具棺并排停在院子里。杉木新刨的香气混着桐油味,在秋阳下蒸得人发昏。阿秀挺着七个月的肚子蹲在棺旁,用红绸蘸着金粉描玄武纹,鬓角的碎发沾着金箔,像落了满头星子:“承安,你说这玄武纹是北方水神,棺头缠枝莲却是南方火相,水火相冲,怕是不祥。”

    我往棺底铺防潮的炭灰,指尖触到块冰凉的东西——每具棺内都钉着面青铜镜,镜面朝上,映着秋云游走。想起昨夜斗笠男人送来棺材钉时,特意交代“镜面朝天,棺钉七枚”,此刻看着镜中自己晃动的倒影,后颈又泛起凉意。

    “别瞎想,”我拍了拍阿秀手背,金粉蹭在她指甲上,“许是哪家贵胄做生基,借十三城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