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51《煤山槐树缢鬼》(4/4)
桩上的青苔动了动,像是有人点了点头。

    如今再去煤山,槐树早没了踪影,只留块石碑,刻着“明思宗殉国处”。可老北京的胡同里,上了年纪的人还会说,每到阴天下雨,煤山那地界儿,还能听见有人叹气,带着槐树的苦香。有人说那是崇祯帝的魂灵,还在跟王承恩唠嗑,说些没说完的体己话;也有人说,那是槐树成了精,把几百年的风雨都收在年轮里,等人来听。

    不管是真是假,这煤山槐树的故事,就像老槐树上的年轮,一圈圈刻在京城里,刻在老百姓的嘴里。你要是路过景山公园,看见棵新栽的槐树,枝叶茂盛的,说不定就是当年那棵老槐树的子孙,带着前朝的露水,带着亡国的哭声,在风里晃啊晃的,把那些没说完的故事,说给每一个愿意听的人。

    故事讲到这儿,您要是问我信不信有鬼,我倒觉得,这世上最长久的鬼魂,不是挂在槐树上的白绫,是人心头的念想。皇上念想他的江山,公公念想他的主子,老百姓念想那没了的太平日子,就连槐树,也念想那年春天的一场花事。这些念想攒在一块儿,就成了故事,成了传说,在人间飘啊飘的,比鬼魂还长久。

    就像前几日我去景山,看见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趴在石碑上数刻痕。她妈妈说:“这是明朝最后一个皇上吊死的地方。”小姑娘似懂非懂,伸手摸了摸石碑旁的槐树,突然笑了:“妈妈你看,槐叶上有露水,像眼泪呢!”她不知道,这滴露水,可能已经在人间流转了四百年,带着煤山的风,带着老槐树的魂,带着那些早就散了的君臣、没了的王朝,在晨光里,闪着微微的光。